新闻中心
![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16/020f1f5c5c117123aeaedac764226bdb.jpg)
国钠科技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国钠科技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预示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国钠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其核心技术团队汇聚了国内顶尖的材料科学、电化学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难题。 在材料体系方面,国钠科技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先进的电解液配方则有效改善了电池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为电池的长循环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国钠科技在电池生产工艺上也实现了重大创新,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确保了每一块电池的品质一致性和高可靠性。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此次 2GWh 钠离子电池项目的正式投产,彰显了国钠科技强大的产业化实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国钠科技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制造到产品检测与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体系。 规模化生产不仅大幅降低了钠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据行业专家预测,随着国钠科技 2GWh 项目的顺利投产,未来几年内,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加速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阔应用前景助力双碳目标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削峰填谷、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的正式投产,将为我国大规模储能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在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的引领下,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的正式投产,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起点上,国钠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与性能,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国钠科技在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深圳市国钠科技有限公司![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16/98adbf33e8a5dcc34c43a589a213053f.jpg)
沈阳新能源产业多点发力逐鹿新赛道
如今,沈阳新能源产业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批重大项目成为坚实的支撑。近年来,沈阳精心谋划储备了远景能源风机核心部件等25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氢氨醇一体化等13个新能源相关项目以及远景智慧储能风机一体化生产制造基地等25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重点项目,还有一些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心钻研、勇于创新。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将为沈阳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微控飞轮新产业基地为打造“储能之都”赋能 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微控飞轮技术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其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年初动工以来,工程进展迅速,如今主体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工作。微控飞轮副总裁汪钊介绍:“这个新工厂立志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工厂,投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此项目的建设将为沈阳打造“储能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微控飞轮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磁悬浮飞轮储能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委托研发技术服务企业。作为国内唯一量产的磁悬浮储能飞轮生产线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顺应“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变革时代,微控飞轮很快就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模式。目前,微控飞轮已在全球部署近6000台产品,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万小时。沈鼓集团多领域布局彰显储能实力 在沈阳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中,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公布的2023中国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企业十强名单里,沈鼓集团荣耀上榜。其上榜的关键理由是在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实现了发电功率世界第一的卓越成就,并为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提供优异的压缩侧系统解决方案。该示范项目采用新一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电能以常压、低温、高密度的液化空气形式存储。 目前,沈鼓集团瞄准制氢、氢储运、氢液化、氢应用等全链条开展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发,制氢压缩机、大型氢液化装置用氢压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一批氢能新产品相继完成开发。此外,沈鼓集团“高压空气储能压缩机”也初具规模。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在沈北新区蒲河路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内,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智能制造项目进入了关键阶段,厂房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关键的生产线、设备等正在安装调试中,为最后的开工做好准备。 “我们要高质量保证项目于今年顺利开工。”恒久安泰总经理于洋对记者说。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达20亿元,其生产的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产品,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中,对新能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起支撑作用。携储热、储冷、储电三大技术路线的多项高科技产品,作为国家级服务型示范企业,恒久安泰将成为沈阳又一个扛大旗的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建设完整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与完善 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铁西区通过远景能源风机、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大东区积极引进氢燃料电池、电堆、氢能发动机等装备制造项目,精心构建氢能综合产业园,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于洪区依托公共储能中心项目、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水系有机液流生产项目等,着力打造绿电产业园;康平县重点引进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科学规划建设生物化工产业园,探索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从一个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到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从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到完整产业链条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沈阳全面布局、多点发力,全力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
来源:沈阳日报![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12/7a8ad917f6561af33934e21a608e1b74.jpg)
上海电气储能举行高耗能应用场景下全钒液流储能及电站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和新型储能实验室揭牌仪式
12月10日下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气储能”)与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高耗能应用场景下全钒液流储能及电站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电气储能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出席会议并主持签约仪式。12月11日上午,举行新型储能实验室揭牌仪式。 电气储能积极培育液流电池作为新质生产力,秉持开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模式,落实集团对电气储能“1+1+N”的重要实践,延展产品应用场景,深入布局工商业储能、风光大基地储能以及其他适合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的场景应用。 此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三方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为高耗能场景下的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绿色、安全、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有利于液流电池应用国际化的进程。新型储能实验室的成立,将为储能系统工程设计、全钒液流电池BMS研发、系统集成及其他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高标准实验平台。 电气储能将继续利用在液流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打造国内外一流的新型储能实验室为契机,全力为高耗能应用场景下提供绿色、安全、经济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长时储能的需求。此次与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也为电气储能进一步开拓海内外长时储能市场、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地开花提供更多可行性及可能性,进一步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11/7c8b9569ff563988e945e0df19a7048f.jpg)
国润储能申请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专利,实现更高的电解效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专利,公开号CN 119092768 A,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电化学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改性冠醚80~90%,所述改性冠醚包括基础18‑冠‑6醚并引入疏水侧链和功能性基团;石墨烯复合材料10~20%,其中石墨烯通过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所述疏水侧链选自烷基链,所述功能性基团选自氨基与羧基;所述烷基溴化物选自C10~C18的烷基链,以引入疏水侧链;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未经改性的石墨烯与改性石墨烯的混合物。本发明的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实现了更高的电解效率、更低的内阻、更稳定的充放电循环及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
来源:金融界![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06/574f03ac1488bcec7f59f692f93c99ea.jpg)
国家能源集团自研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通过权威检测
12月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自主开发并成功下线的首台42千瓦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收到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权威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该电堆产品多项指标优于行业标准,在42千瓦恒功率条件下,额定能量效率可达81.90%。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寿命长、功率和容量可灵活设计等特点,是大规模长时电化学储能的首选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全钒液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碳院聚焦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火电灵活性、推进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推进全钒液流电池高功率密度电堆研发从实验室组装迈进产线制造,本次研发的42千瓦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采用新型组件一体化封装技术简化装配工艺,显著提升电堆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通过将电极框的制造工艺升级为模具注塑工艺,电堆材料成本降低50%,并实现电流密度180mA·cm-2条件下,能量效率≥80%。 据了解,围绕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研发,低碳院已先后完成15千瓦、32千瓦和42千瓦电堆样机的研制,形成了材料开发-结构设计-装配工艺-测试验证的全流程电堆技术,2023年在博鳌论坛新闻中心光储直柔系统中接入60千瓦/240千瓦时储能系统,实现新能源绿电就地消纳和削峰填谷等功能。近期,围绕液流电池电堆和系统的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山东蓬莱电厂2兆瓦/8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为探索电力现货市场条件下复合储能电站智能调控提供支撑。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description](/public/uploads/20241205/9900bce65badb778ecd981a52113b608.png)
索通发展联合北京化工大学联合研发5kW级铁系液流电池电堆项目实现80%以上能量效率
近日,索通新动能科技与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5kW级铁系液流电池电堆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80%以上的能量效率。液流电池结构示意图 自2024年6月组装完毕并投入测试以来,研发团队利用工业级大宗原料和成熟的工艺宏量制备了铁系电解液,经过数百个充放电循环,测试了电堆能量效率。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输出功率下的,该电堆能量效率在80%左右,达到实用水平,表明电解液制备技术、电堆设计与集成技术实现了从数百瓦到数千瓦的放大,打通了铁系液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2024年11月29日,在国家能源局统筹组织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提到“2025年前,新能源市场化消纳占比超过50%;2029年前,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索通新动能2023年8月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双方共同研发新一代低成本铁系液流储能电池。铁系液流电池具备低成本及高安全的特性,未来有望为新能源的消纳和参与市场化交易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索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