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314Ah电芯量产:一场加速淘汰赛

作者: 田甜 来源: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一场围绕314Ah电芯量产的竞赛,正在全面开启。而这场竞赛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

  当下,314Ah电芯的市场需求全面放量,集采订单越来越多。各大电芯厂商也争相提升314Ah产能。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

  降本增效是能源行业绝对命题。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谁能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谁就拥有更高的市占率。

  这也是为什么,围绕度电成本,光伏行业上演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大尺寸之争,N型对P型实现全面替代。

  同样是20尺柜,采用314Ah电芯,系统容量可以提升到5MWh,相比采用280Ah电芯的3MWh系统,具有更高性价比。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价格战一轮高过一轮,直接推动了314Ah量产落地。即使280Ah电芯的大规模应用还没多久。

  280Ah算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电芯。如果从2022年开始算起,至今也才应用2年多。按照行业人士的话来说:“280Ah也够用。而且,经过几年的量产,稳定性更好。”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激烈,电芯产业全面承压,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二三线企业亏损运行。

  大电芯的研发及量产,进一步推高了竞争的壁垒,将加剧行业分化,提升行业出清速度。

越来越火的314Ah电芯

  当下,由于度电成本更低,314Ah电芯的市场需求全面放量。

  7月2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发布电芯集采公告。此次集采共计采购14.54GWh,其中涵盖50Ah、100Ah、280Ah、314Ah四种规格。其中,314Ah电芯总计采购容量为11.1GWh,占比达到76%。

  更早时候,5月24日,国能信控发布2024年国能信控本部承揽设备类磷酸铁锂电池框架招标,总规模4.35GWh,采购分三个标段,包含0.5C、1C的280Ah电芯以及0.5C 314Ah电芯。

  三个标段中,314Ah的份额合计占比超过73%。

  6月底,上述集采开标,瑞浦兰钧、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海辰储能四家企业入围。

  不仅是集采,自去年以来,314Ah电芯及5MWh系统已经在项目中大量落地应用。

  其中,已经投运的比较大的项目,包括山东东营津辉500MW/1000MWh(一期)项目、江苏华电灌云200MW/400MWh项目、浙江金华武义200MW/4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等。

图片来源:东营能源集团官方微信

  据统计,2024上半年,源网侧储能(锂离子储能)项目中,314Ah电芯渗透率达到了约9.7%。

  受业主需求驱动,电芯企业也在快速提升314Ah电芯的产能。

  通过与电芯企业工作人员沟通,我们了解到:目前,宁德时代314Ah电芯出货量已经达到数GWh;海辰储能314Ah电芯出货量超过1GWh;瑞浦兰钧也在提升314Ah电芯产能,7-8月份产能将大幅提升。

  今年6月底,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表示,目前,其314Ah电芯的单月出货量已经将近3GWh,6月份的出货量甚至会超过3GWh。

  急吼吼地,314Ah电芯量产竞赛全面开启。外壳尺寸与280相同是可以快速量产的先天条件。

  314Ah电芯将快速大规模落地已经没有疑义,但有关它的争议依然存在。最大的莫过于稳定性。

  一款电芯要投放到市场,需要经常长时间的检测。在国内,电科院是最权威、最严格的检测机构。测试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

  宁德时代是314Ah电芯的定义者,最先通过测试。去年8月份,其发布了5MWh Enter D储能预制舱量产交付的消息,这也意味着314Ah电芯的量产。

  这样来看,宁王在314Ah电芯上的量产时间还不到1年。其他电芯厂商通过测试和量产的时间都要更晚。而电芯的一大特征就是,量产越久,性能才能得到更充分地验证,稳定性和一致性也越好。

产能布局及产量能力影响企业市场表现

  电芯厂争相上马314Ah产能,是在抢抓产品迭代的窗口期,押注下一轮机遇。

  一款产品的布局及其产能准备,足以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特别是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280Ah电芯就是鲜活的例证。

  2022年,全球范围内储能市场爆发,曾经出现一芯难求的情况。适用于大储的280Ah电芯更是紧俏。

  作为280Ah电芯的定义者,当时,宁德时代具备最强的量产能力,自然吃到了市场爆发的红利。也奠定了自身在整个储能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如果说,宁德时代的表现是情理之中,那么亿纬锂能的突围更能进一步说明产品量产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前瞻性的布局,2022年以来,亿纬锂能是宁德时代以外,为数不多的具备280Ah量产能力的电芯企业,也是在储能电芯产能上布局较早的企业。

  据调查,2022年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占比就达到了53%-55%。而彼时其他电池厂的储能占比还处在10%-20%之间。2023年上半年,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了48%-51%。

  根据Infolink的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中,亿纬锂能已经跻身第二。宁德时代位列第一。第三至第十别是瑞浦兰钧、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鹏辉能源、远景动力等。

图片来源:Infolink

  产品布局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还体现在温控系统的迭代中。

  2023年,在国内市场排名中,金风科技大幅跃升。与一位来自其内部的人士沟通时,对方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较早的推出液冷产品。“2023年下半年,招投标中,温控系统几乎都要求是液冷。”

  产品布局及产能领先,意味着可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跑到头部,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创造优势显而易见:一是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二是有利于提升电芯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良品率。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正是因为新产品的定义及量产能力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市场表现,围绕降本增效的终极命题,各大电芯厂商已经拉开了500-600Ah以上电芯的大容量竞赛,并推出6MWh以上的系统。

  谁能定义下一代电芯,并率先具备量产能力,谁就可能抢到下一轮市场先机。

还有多少企业跟得上迭代竞赛

  产品迭代加快,有的企业能够跟上节奏,有的则可能被甩下。

  如果以产品划分周期,经过280Ah这一轮周期的竞争,行业分化已经显现。

  从行业人士处,我们了解到,目前,亿纬储能电芯非常火爆。行业人士开玩笑,这几个月,亿纬储能的产线可能都要冒火星子了。

  还有行业人士透露,亿纬电芯正在酝酿涨价,大概是2分钱,因为材料成本上涨。“在市场对价格如此敏感的当下,亿纬之所以敢尝试调价,还是因为产品卖得好。”

  宁德时代的话语权更大。目前,储能电芯价格普遍在0.32-0.33元/Wh,逼近0.3元/Wh关口。业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价格一直比较坚挺,在4毛钱/Wh,还是供不应求。

  瑞浦兰钧也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

图片来源:瑞浦兰钧ESG报告

  竞争的深化也将加剧行业分化。竞争的维度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客户要求日益提高。

  以上述中国电气装备的电芯集采为例,明确提出:电芯品牌原厂年产能不低于5GWh,具有2022年1月1日起至应答截止日不小于0.2GWh的314Ah电芯供货业绩。

  其中还提到,314Ah电芯采购资质要求中,电芯品牌原厂年产能不低于2GWh。

图片来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集采公告文件

  来自某头部储能电芯企业内部人士透露,现在,客户在电芯采购上,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随行就市,更倾向于长期稳定的合作。

  具体到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单体电站规模越来越大,对企业量产交付能力要求提高;二是客户越来越看重售后服务能力,特别是海外客户。

  竞争难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战激烈,行业全面承压,大多数企业挣扎在亏损的边缘,这还考验企业的资金弹药储备。

网络上流传的亏本卖电芯的段子

  在Infolink榜单以外,我国还有一大批电芯企业,包括新能安、欣旺达、蜂巢能源、赣锋锂电、力神电池、海基能源、德赛电池,楚能新能源、豪鹏科技、天弋能源、双登电池、远东电池等。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青睐一体化布局,自行生产电芯。如南都电源、中天科技、昆宇电源、天合储能、晶科能源等。

  对这些企业而言,314Ah及下一代电芯迭代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更大:电芯越大,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要求越高。同时,电芯越大,安全问题越突出。在应对这些挑战上,头部企业更具优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