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总投资20亿元!辽宁阜新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项目开工

作者: 黄萍 来源:阜新广播

3月17日上午,在新邱经济开发区的三一重能(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随着一声开工令响起,全市一季度62个项目集中开工,奏响了决战决胜的奋进强音。这一刻,以三一重能(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项目争相“起跑”,为实现决胜之年首季“开门红”蓄势赋能。

项目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基。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财富,也是阜新未来的希望。今年,我市计划建设项目472个,总投资91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22个、计划总投资558亿元,续建项目150个、计划总投资357亿元。全市一季度集中开工的62个项目,总投资197亿元,涵盖了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为阜新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注入强劲的动力、提供有力的支撑、蓄积更为强大的潜能。

项目开工建设的现场,也是实干比拼的考场。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不仅产业项目众多,且“含金量”足、“含新率”高。当日开工的三一重能(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就是典型代表。“三一重能”是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是工信部认定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该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落地阜新。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包含风力发电机制造产线、风电主机智能制造产线、老旧风机回收再制造等项目,将在阜新打造智能工厂的典范。项目预计7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0月底前达到生产条件。“从项目落地到建设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阜新市政府始终秉持着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厚道阜新是投资的沃土。‘三一重能’也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积极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阜新共同打造辽宁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陆上风电产业集群。”三一重能新能源投资公司总经理周龙说。

在众多项目里,位于新邱经济开发区的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项目同样令人瞩目。恒久安泰是沈阳恒久安泰在阜新实施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公司。企业深耕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攻关,已掌握国产化离子交换膜技术,完全摆脱进口依赖,产品品质远超国标。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今年8月底完成建设,年底前达到生产条件,届时将为我市带来产业升级、上游产业拉动、可持续发展三重价值,未来将培育我市钒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填补我市新能源产业链空白。恒久安泰总经理于洋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进行钢结构主体施工,从项目立项开始,阜新市各级政府始终以‘企业需求优先’为原则,为我们扫清障碍,使项目提前进入建设阶段。这种‘阜新速度’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产业兴则城市兴。从昔日资源型城市艰难转型,到如今产业格局焕然一新,阜新作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成功实现“绿色转身”,成为辽宁省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能源局局长张萌对此深有感触,“近三年阜新的新能源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风电开发产生了大量的风电装备订单,带动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初具规模,已覆盖到风机主机、电机、轮毂、齿轮箱、钢塔、混塔、叶片碳纤维材料、变流器等,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良好的新能源装备一体化发展势头得到省里的重视。在全省规划的6个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中,阜新被定位为全省唯一的陆上风电产业集群。”张萌表示,下一步,我市要利用好风光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与三一重工、特变电工等链主企业共同开展产业链招商、“填空式”精准招商,通过企业上下游的合作,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辽宁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陆上风电产业集群。

“三一重能(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落户新邱,为全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年项目建设吹响了‘冲锋号’。”新邱区区长白福良表示,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以一流状态抓项目、一流速度建项目、一流服务促项目,通过“领导包保”“专班服务”等工作机制,抓好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将项目建设扎实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效,为助力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新邱力量。

一个个新项目落地开工,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聚集,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磅礴之力。机械轰鸣的节奏、实干争先的热忱,正在阜新大地交织成奋进的春之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