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吉林长春五棵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送出工程即将投运
在吉林长春五棵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变电工程建设现场,80多名电力建设者抢抓冬季施工窗口期,进行系统调试等电气作业。 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能够匹配电力通信站能耗高、小型化、轻型化、免维护的发展趋势。 今年6月,吉林长春五棵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变电工程正式立项,变电工程本期扩建1个220千伏断路器间隔,相应增加继电保护、系统通信及土建改造工程量,以及220千伏榆树、德惠2座变电站相应增加系统保护设备。 项目工作人员使用“e基建2.0”平台,实现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控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等关键指标,引领基建数字化新征程,实现基建项目施工内业、外业绿色建造智慧管控。 工程采取现场“六步法”,即“勘察、准备、措施、作业、管控、评估”,严防严控作业风险,在确保安全、质量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展。 “目前,电气专业正在进行接线、二次系统调试等电气作业,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95%左右,预计12月24日具备送电投运条件,吉林长春五棵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增加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能够满足储能电站接入电网需求,为长春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电网支撑和保障。”长春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变电工程分公司经理张雨涛说。
来源:长春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2万次超长循环寿命 海辰储能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全球发布
自然界中钠储量丰富,其地壳丰度是锂元素的400倍以上。如果将其中1%做成钠电池,按照全球储能每年新增1TWh计算,能满足150亿年的储能需求。但是时至今日,钠电的发展不及预期,这让大家产生了两大认知误区,即钠离子电池市场容量小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慢。 12月12日,海辰储能在其第二届生态日上发布了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Cell N162Ah,让极端环境实现钠电选择自由。 ∞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采用聚阴离子(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搭配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专为宽温高倍率储能场景而生,在循环性能、宽温域和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能量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电力储能全场景需求。打开钠电储能新世界 预计2025年四季度,∞Cell N162 Ah钠离子电池将实现GWh量产,助力钠电储能产业化进程提速,正式开启电力储能钠电时刻。 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院长郑建明博士指出:“从一定程度来讲,钠电产业化进程之所以一推再推,是因为钠电没有找到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场景,而‘大场景驱动大产业’,电力储能是能驱动钠电产业规模化的大应用场景”。全方位创新与优化,逐一破解钠电技术难题 在当下钠电主要技术路线里,传统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技术这两条路线很难在循环寿命和高温稳定性上满足储能需求,安全保障的挑战性也很大,这些限制了其在储能中的应用。 相比之下,聚阴离子(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技术路线以其长寿命、高温稳定、高安全的优势,成为解锁钠电储能潜力的关键路径。聚阴离子技术路线的钠电是打开钠电储能的正确方式 历经3年多研发,海辰储能在电池材料、电极配方设计、以及电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优化。针对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电子电导率较低的问题,海辰储能采用均质高导电包覆策略提升材料电子电导率;同时,海辰储能聚焦优化电极设计,构筑高效、稳定的互穿导电网络,电极的电子电导率提升3个数量级,实现了材料颗粒间高效均匀脱嵌钠。 硬碳负极方面,海辰储能通过构筑迅捷孔道,提升负极嵌脱钠速率,负极可以实现4C倍率快充循环,寿命与1C倍率相比不发生衰减,为实现超长循环寿命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学冗余。此外,硬碳负极嵌钠过程基本上可实现~0膨胀,远小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10%的膨胀,可以显著抑制硬碳负极因体积膨胀/收缩导致的界面副反应,减少电解液消耗,保证长循环寿命。 针对钠电的电解液与硬碳负极的特殊相互作用机制,海辰储能设计微键合电解液配方实现快速离子传导,在保证钠离子电荷传递动力学的基础上,降低副反应,实现高温稳定性及长循环寿命。2万次超长循环寿命, ∞Cell N162Ah树立钠电性能新标杆 基于全方位的技术创新,∞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实现了长寿命、宽温域、高倍率、高能效、高安全等特性,堪称储能六边形战士。特别是∞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在25℃、1P功率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4000次容量保持率高达94.2%,预测至70%SOH时循环寿命超过20,000次。同时,∞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45℃循环4000次容量保持率高达92.5%, 树立了钠电性能新标杆。循环寿命超过20,000次超高安全性能,安全更有保障 得益于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搭配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及电池化学体系的优化,∞Cell N162Ah钠离子电池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同时,∞Cell N162Ah还具有0V超长货架期存储的特性,在0V条件下存储后,与刚下线的新电池相比,容量零损失,循环性能不受影响。 0V电池为模组组装、运输等带来诸多好处。在组装过程中,即使正负极短接,也不会出现打火花、触电等危险。运输过程中,电池被碾压或预制舱系统发生侧翻等异常情况均不会出现燃烧、爆炸等危险,为电芯及系统的存储、组装、运输提供较高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量产就绪,钠电产业化提速 钠电储能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共建。如今,国内已有数家具备千吨级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生产能力的供应链伙伴,万吨级产线也在建设中,钠电的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3年达到千亿元量级。 海辰储能全球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的发布,标志着海辰储能实现“锂钠互补、锂钠齐飞”的产业布局。这不仅将对钠电储能的商业化应用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同时也会进一步完善和壮大钠电储能产业链,更好地满足高温、高寒、高功率等复杂储能应用场景需求。 展望未来,海辰储能将继续站在储能技术的前沿,以“快人一步”的创新,全力挖掘和释放钠电储能的巨大潜力,助推储能产业的新发展。
来源:海辰储能 HiTHIUM
海辰储能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发布
12月12日,在第二届海辰储能生态日暨新品发布会上,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发布。该产品采用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搭配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并采用均质高导电包覆策略、硬碳负极以及微键合电解液配方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钠离子电池长寿命、宽温域、高倍率、高能效、高安全等诸多特性。 自然界中钠储量丰富,其地壳丰度是锂元素的400倍以上,如果全部做成钠电池,按照全球储能每年新增1TWh(太瓦时)计算,可满足15000亿年的储能需求。当前,钠电的发展前景存在两大认知误区,即市场容量小和产业化进程慢。海辰储能认为,钠电未能实现产业规模化应用,是因为钠电没有找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大众场景,而“大场景驱动大产业”,电力储能是驱动钠电产业规模化的大应用场景。 据介绍,这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可适用于高寒、高热等极端环境场景,例如赤道地区、沙漠地区或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极寒地区。其在超长寿命、倍率性能以及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产品循环寿命超过20000次;在10C超大倍率条件下进行放电,容量保持率高达85%。同时,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技术路线及电池化学体系的优化,以及0V超长货架期存储的特性,为电池及系统的存储、组装、运输和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
来源:科技日报
国钠科技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国钠科技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预示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国钠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其核心技术团队汇聚了国内顶尖的材料科学、电化学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难题。 在材料体系方面,国钠科技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先进的电解液配方则有效改善了电池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为电池的长循环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国钠科技在电池生产工艺上也实现了重大创新,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确保了每一块电池的品质一致性和高可靠性。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此次 2GWh 钠离子电池项目的正式投产,彰显了国钠科技强大的产业化实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国钠科技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制造到产品检测与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体系。 规模化生产不仅大幅降低了钠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据行业专家预测,随着国钠科技 2GWh 项目的顺利投产,未来几年内,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加速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阔应用前景助力双碳目标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削峰填谷、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的正式投产,将为我国大规模储能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在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的引领下,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国钠科技 2GWh 钠离子电池的正式投产,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起点上,国钠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与性能,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国钠科技在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深圳市国钠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新能源产业多点发力逐鹿新赛道
如今,沈阳新能源产业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批重大项目成为坚实的支撑。近年来,沈阳精心谋划储备了远景能源风机核心部件等25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氢氨醇一体化等13个新能源相关项目以及远景智慧储能风机一体化生产制造基地等25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重点项目,还有一些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心钻研、勇于创新。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将为沈阳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微控飞轮新产业基地为打造“储能之都”赋能 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微控飞轮技术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其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年初动工以来,工程进展迅速,如今主体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工作。微控飞轮副总裁汪钊介绍:“这个新工厂立志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工厂,投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此项目的建设将为沈阳打造“储能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微控飞轮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磁悬浮飞轮储能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委托研发技术服务企业。作为国内唯一量产的磁悬浮储能飞轮生产线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顺应“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变革时代,微控飞轮很快就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模式。目前,微控飞轮已在全球部署近6000台产品,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万小时。沈鼓集团多领域布局彰显储能实力 在沈阳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中,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公布的2023中国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企业十强名单里,沈鼓集团荣耀上榜。其上榜的关键理由是在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实现了发电功率世界第一的卓越成就,并为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提供优异的压缩侧系统解决方案。该示范项目采用新一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电能以常压、低温、高密度的液化空气形式存储。 目前,沈鼓集团瞄准制氢、氢储运、氢液化、氢应用等全链条开展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发,制氢压缩机、大型氢液化装置用氢压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一批氢能新产品相继完成开发。此外,沈鼓集团“高压空气储能压缩机”也初具规模。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在沈北新区蒲河路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内,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智能制造项目进入了关键阶段,厂房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关键的生产线、设备等正在安装调试中,为最后的开工做好准备。 “我们要高质量保证项目于今年顺利开工。”恒久安泰总经理于洋对记者说。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达20亿元,其生产的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产品,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中,对新能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起支撑作用。携储热、储冷、储电三大技术路线的多项高科技产品,作为国家级服务型示范企业,恒久安泰将成为沈阳又一个扛大旗的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建设完整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与完善 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铁西区通过远景能源风机、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大东区积极引进氢燃料电池、电堆、氢能发动机等装备制造项目,精心构建氢能综合产业园,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于洪区依托公共储能中心项目、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水系有机液流生产项目等,着力打造绿电产业园;康平县重点引进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科学规划建设生物化工产业园,探索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从一个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到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从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到完整产业链条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沈阳全面布局、多点发力,全力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
来源:沈阳日报
上海电气储能举行高耗能应用场景下全钒液流储能及电站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和新型储能实验室揭牌仪式
12月10日下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气储能”)与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高耗能应用场景下全钒液流储能及电站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电气储能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出席会议并主持签约仪式。12月11日上午,举行新型储能实验室揭牌仪式。 电气储能积极培育液流电池作为新质生产力,秉持开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模式,落实集团对电气储能“1+1+N”的重要实践,延展产品应用场景,深入布局工商业储能、风光大基地储能以及其他适合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的场景应用。 此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三方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为高耗能场景下的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绿色、安全、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有利于液流电池应用国际化的进程。新型储能实验室的成立,将为储能系统工程设计、全钒液流电池BMS研发、系统集成及其他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高标准实验平台。 电气储能将继续利用在液流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打造国内外一流的新型储能实验室为契机,全力为高耗能应用场景下提供绿色、安全、经济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长时储能的需求。此次与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也为电气储能进一步开拓海内外长时储能市场、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地开花提供更多可行性及可能性,进一步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