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LG化学官宣:12月将拆分电池业务,强化电池领域主导地位
9月17日,韩国知名电池供应商LG化学召开董事会,正式宣布在今年12月将其电池业务拆分成一家独立的全资子公司。LG化学希望借此强化在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有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方面的考量。电池业务实现盈利关于电池拆分事宜,LG化学方面透露,将在今年10月30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并申请批准,而后在12月1日正式启动专门从事电池业务的新公司“LG Energy Solutions”(临时名)。新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车用电池、储能系统(ESS),以及用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小型电池。“树大分枝,人大分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LG化学。随着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电池业务从LG化学剥离,只是时间和时机问题。去年12月,LG化学对外透露,计划拆分其电池业务并进行IPO,预计于2020年7月完成。之后由于疫情原因,这一计划被推迟。拆分是为了轻装上阵。在LG化学内部,电池部门增长迅速,而传统主力产业——石油化学部门陷入疲软。以去年为例,LG化学的电池部门营收达到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3亿元),同比增长28%,而石油化学部门的营收则同比下滑8.8%至15.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02亿元)。另外,由于此前在研发和工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电池部门虽然营收增长颇快,但营业利润方面一直持续亏损,直到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转负为正,达到155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创下该公司电池业务史上最高纪录,由此电池部门有了自力更生的底气。以此为契机,LG化学将电池业务和石油化学业务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当前电池行业迅速发展,车用电池业务出现结构性盈利,此时正是公司拆分的正确时机。LG化学表示:“我们也考虑了拆分后两家公司之间的协同优势,例如研发合作和正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业务的相关合作,将给双方带来积极的意义。”下一个增长引擎LG化学对电池业务寄予厚望,视其为“下一个增长引擎”。目前,电池部门占到LG化学总营收的3成。去年LG化学发布的一份2019年~2024年的新5年计划提出,到2024年,公司总营收将从28.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0亿元)提升到59.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61亿元)。其中,电池部门营收应翻两番至3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38亿元),占到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左右,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部门。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LG化学的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83%,达到10.5 GWh,占据了全球车用动力电池市场24.6%的份额,位列第一。在疫情导致各大企业业绩下滑的情况下,LG化学的增长态势相当显眼。LG化学预计,在第三季度,欧洲地区车用电池出货量将会增加,加上供应特斯拉的圆柱形电池销量增长,车用电池业务将会出现营收增长和稳固的盈利态势。另外,韩国经济新闻指出,鉴于LG化学拥有150万亿韩元的电池订单,要想按计划顺利供货,每年需要3万亿韩元以上的投资,用于新设工厂或增加现有工厂产能。韩国经济新闻预计,新公司大约价值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08亿元),一旦IPO,可以筹措到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2亿元)以上资金。剥离后,LG化学电池业务将可通过IPO等手段吸引投资,同时避免了投资过大给LG化学带来过高风险。对于新公司的IPO,LG化学表示:“目前尚无具体计划,但我们将在未来进行考量。”
来源:中国汽车报
英国政府将投资6分钟内完成充电的电池开发项目
据外媒报道,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新计划,将提供超过2000万英镑的资金,用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率。其中大约1200万英镑将用于电池技术研究项目,此外政府还计划推出其他鼓励措施,例如设立电动汽车专门停车位,以及电动汽车销售网站等。此决定基于英国低排放汽车办公室(OLEV)发布的一份报告的结果,该报告对各种政策构想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例如报废计划、税收减免和改变政府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贴(PIGG)等。在获得研究数据之后,英国交通部长Grant Shapps证实政府将投资电池开发项目,其中包括一个旨在开发6分钟内完成充电的电池项目。英国政府表示,还将举办“一系列竞赛”,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竞赛来获得资金。与此同时,政府还在考虑报告中提出的其他一些想法,例如在受欢迎的地点(例如超市和景点等)建设充电站,以及设立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此类停车位将被涂成绿色)。英国交通部(DfT)还计划为司机统一清晰的公共标识,从而减少混淆,并且提升人们对电动汽车技术的认知程度。此外,DfT表示已经与线上汽车市场Auto Trader达成了密切合作,在该公司的网站上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电动汽车栏目。DfT表示,这将促进潜在电动车买家的购买决定,该部门还预计,类似的网站将会迅速增多。Auto Trader总监Ian Plummer表示,该公司网站能够帮助消费者了解电动汽车,并且打消他们对电动汽车的顾虑。与此同时,英格兰公路局首席执行官Jim O’Sullivan表示,他们还将尝试通过“先试后买”计划,说服更多的企业购买电动汽车。
来源:电池中国网
投资上下游企业、拆分业务、自己造电池……各路巨头打响电池大战
相比前几年“多做少说”,宁德时代今年格外高调,多次透露公司电池研发最新进展以及战略规划。9月19日, 宁德时代透露已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锂电全产业链的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在延长产业链的道路上又再下一城。电池行业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或许与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有关。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头部格局尚未固化,企业竞争格外激烈,就连一直被电池企业视为客户的特斯拉也将加入这场激战。加快延伸产业链根据宁德时代方面透露,此次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宁德时代将在四川宜宾等地布局生产和研发基地,构建锂电全产业链体系。未来,双方将积极推进“电动四川”工程,推进四川省能源绿色化、清洁化、智能化,努力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此外,双方还将在下一代电池、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先进储能、移动互联能源管理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新能源产业综合基地。这一消息印证了近期宁德时代表态要加强延伸产业链的决心。就在近日,锂电池设备企业先导智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25亿元,宁德时代将认购全部定增股份。定增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持有先导智能7.29%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成为宁德时代190亿元产业链投资计划的第一家官宣企业。另据外媒报道,宁德时代拟收购海外锂矿公司Neo Liquitium Corp逾1000万股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今年8月,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宁德时代新商业模式规划中,在产业链的完善方面将形成从矿产—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电池、车、储能电池梯级利用)的完整链条。通过投资上下游优质企业有助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合作,优化资源以及提高产品的质量。由于电池上游企业天齐锂业为四川省企业,此次宁德时代牵手四川省政府,外界猜测该公司会否成为先导智能之后另一家被宁德时代投资的产业链上市企业。不过,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此次签署的协议文本未提及天齐锂业。LG加快拆分电池业务 特斯拉也来搅局2017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连续三年高居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榜首。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原因、特斯拉订单拉动等因素作用,韩国电池企业LG化学装机量迅速上升,今年上半年LG化学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冠军。而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的主要技术发展路线——高镍三元电池又接连遭遇安全性测试以及路线调整方面的质疑。向来认为“沉默是金”的宁德时代也不得不发声回应传闻。电池行业研究员认为,这些现象都是行业竞争加剧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学本身的技术实力就很强,电池业务如顺利单独拆分上市,将在资金方面进一步推动其发展。LG化学近日对外宣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LG化学将其电池板块分拆为一个新的全资子公司,将在今年10月3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提交审议。此前有电池企业资深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相对于国外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资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该公司在近两年加速布局,在2023年左右出现的行业爆发期继续取得优势。如今,LG化学计划通过拆分业务,以独立子公司开展电池业务,今后在获得投资方面预计会更加顺利,今后与宁德时代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除了头部企业的你追我赶,电池行业还迎来了搅局者。随着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临近,越来越多的消息指向一点,特斯拉确实打算认真做电池。不过电池行业人士认为,电动车属于机械行业,电池属于电化学行业,且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壁垒,特斯拉想要跨界并不容易。目前盛传的干电极技术、无钴电池也好,三到四年内大规模量产400Wh/kg高能量密度电池、基于硅纳米线的全新电池,都不具备后发制人的独门绝招潜力。不过,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认为,以目前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的推崇,特斯拉并非没有再创奇迹的可能。东吴证券研报认为,长期看,动力电池迈入扩产高峰,2020-2025年国际龙头电池厂开启新产能周期,预计宁德时代等6家全球龙头电池厂2023年规划新增产能将达到600GWh,对应的新增设备投资额合计为1945亿元左右。先导智能是锂电设备最核心供应商,长期看可以给宁德时代带来主业之外稳定的投资收益。中原证券报告也认为,中长期而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确定,锂电板块值得重点关注,但预计个股业绩和走势将出现分化,建议重点围绕细分领域龙头、欧洲动力电池供应链及特斯拉供应链三条主线布局。具体结合政策导向、细分领域价格水平和竞争格局,建议关注标的如宁德时代、当升科技、新宙邦、亿纬锂能、恩捷股份、星源材质、银河磁体等。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电池之战:成本与性能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混乱之中,尽管全球GDP下降,但电动汽车(EV)和电池领域仍有大量活动。有报道称,特斯拉(Tesla)将在中国制造的Model 3中使用磷酸铁锂(LFP)技术(来自中国电池生产商CATL)。尽管特斯拉尚未确认,但从纯粹的成本角度来看,在镍锰钴(NMC)上使用LFP是有意义的。在中国,CATL的LFP阴极活性材料(CAM)的价格(每千瓦时)比NMC811价格便宜43%。考虑到阴极是迄今为止电池中最昂贵的组件,这种活性材料成本的差异或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最终成本产生重要影响。LFP和NMC的成本与能量密度尽管成本存在上升空间,但LFP的显著缺点是能量密度,其仅为MNC811的65%~70%(取决于包装)。这意味着,若需实现相同的行驶里程,EV电池的物理尺寸将增大三分之一,这对于空间有限的车辆来说是一个问题。使用LFP供电的Model 3,使用与当前版本相同的电池空间,应具有NCA范围的66%左右。当然,如果特斯拉使用LFP,其动机是降低成本,因此电动汽车对更多人来说可以负担得起。此外,中国新电动车的补贴仅适用于价格在30万元以下的汽车。为了符合条件,Model 3的价格必须下降2019年价格的20%~25%。在中国,政府补贴还要求电池组(而非电池)级别的最低能量密度为140Wh/kg。在传统的电池组设计中,使用LFP不能达到140Wh/kg的水平,因此必须重新设计以优化空间和重量。电池到包装技术CATL和竞争对手比亚迪都宣布了新的LFP包装设计,其效率大大提高,均已超过140Wh/kg。新设计被称为电池到包装(CTP)技术。尽管存在设计差异,但这两家公司本质上都使用非常大的棱柱形电池,这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电池包装和冷却系统、更少的连接和更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与目前在中国以外的所有Tesla汽车中使用的Panasonic NCA圆柱形电池相比,新的CTP设计将连接和电路的数量减少了200倍,从而使电池便宜得多。LFP和CTP的使用应转化为一种可以勾选中国市场所有条条框框的工具。国外也在寻求使用大型棱柱形电池的包装设计。通用汽车和LG Chem的关系导致Ultium电池生产,该电池计划于今年秋天投放市场,到2022年所有使用该平台的通用电气电动汽车都将使用。相反,他们将使用含89%镍的新型LG Chem NMCA化学物质,所得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应大于200Wh/kg。当然,这比LFP贵,使用NMCA和Ultium技术,通用汽车希望使用锂离子电池实现最大的续航里程,并且考虑到包装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具有成本效益。大众汽车也开始使用他们所谓的模块化电驱动矩阵(MEB),类似于CTP和Ultium,实现大型棱柱形电池的高利用率和低成本架构。LFP在电动汽车中的使用率主要由于其低成本而增加,但问题是在什么程度上?首选技术显然,LFP技术将在中国乃至其他以成本为驱动因素的亚洲国家普及。另外,预计在成本最为重要且将使用LFP的这些地区,小型两轮和三轮车的数量将强劲增长。此外,LFP正在通过大众运输卡车进入巴西。同时,对大型高性能汽车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CAT、SK Innovations、LG Chem等将为亚洲、欧洲和北美的电动汽车提供高镍电池。NMCA、NMC811和其他高镍化学品将是性能的选择,并且随着钴含量的降低,它们还将成为含镍锂离子成本最低的产品。外表对未来的期望是两种主要技术——低成本LFP和高性能(高镍)NMC。BNEF、Roskill和其他分析师对此两种技术的市场份额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到2030年,LFP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预测百分比范围为15%到40%。目前,尚不清楚成本与性能的关系将在哪里结束,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EV电池技术。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中国生产的新型电动汽车中,只有四分之一是LFP,而NMC/NCA的这一比例为76%。
来源:中国有色网
LG化学讨论剥离电池业务 或于周四做出决定
9月16日,据外媒报道,LG化学将在本周四召开董事会,讨论剥离其电池业务的事宜,该问题或将在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早在2019年底,LG化学可能剥离其电池业务部门的消息就已曝出,其剥离的主因是新电池生产厂的持续投资增加了该公司的财务负担。但在今年2月份,LG化学高管Cha表示,剥离电池业务的想法最初是由LG化学提出的,该公司经营的是化工和电池业务,这两项业务在运营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随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LG化学于2020年3月一度推迟了剥离电池业务事宜的讨论。近年来,外界普遍认为,LG化学将剥离电池业务,为其成本高昂的充电电池投资计划提供资金,LG化学的优势在于其电池业务正在增长。去年,电池业务的销售额为8.3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8%。但Cha表示,该公司电动车电池业务去年几乎收支相抵。LG化学去年的销售额为28.6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8956亿韩元。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最高的销售额,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1%。据了解,LG化学在电池方面的投资迄今已超过10万亿韩元。今年,公司预计总资本支出将达到6万亿韩元,其中一半将用于电池业务。公开资料显示,LG 化学在韩国、美国、中国、欧洲等地均设有生产基地,其客户包括现代起亚、特斯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奥迪、戴姆勒、雷诺、沃尔沃、捷豹等汽车制造商。LG化学表示,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将产能提升至100千兆瓦时,这足以为大约17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来源:财经网
远景回应在欧洲建汽车电池工厂:重点考虑法国
中国能源科技公司远景科技集团旗下动力电池公司远景AESC正考虑在法国投资建立一家电池厂,以供应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法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远景AESC已经在法国十几个地点进行设厂地的筛选,该公司国际事务总监Sylvie Ouziel表示,公司计划投资上亿欧元在建立一座新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底开启,并给当地创造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对此,远景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独家回应称:“欧洲是未来全球电动汽车的重要市场之一,远景科技集团重视未来欧洲市场机遇,并积极考虑在欧洲新建工厂,以满足欧洲市场需求。远景会根据实际客户情况以及地方政策等条件综合考虑电池工厂选址,法国会是重点考虑对象之一。”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宣布了投资欧洲建厂的计划。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欧洲汽车制造业一共创造了1380万个就业岗位,占欧洲总体就业岗位比例超过6%。此前远景AESC已经在中国、日本、英国、美国设有电池生产厂,但英国脱欧改变了汽车电池供给的版图。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需要在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继续寻求电池工厂,以供应法国和西班牙等国不断增长的汽车电池的需求。远景科技在两年前就从日产手中收购了旗下动力电池业务AESC,此后国际化步伐加速。远景AESC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在丹麦、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其中法国中心专门针对智能电网、智能充电、V2G等领域进行技术与产品研发。远景科技集团还是欧洲最大储能电池制造商Sonnen已经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的股东。根据远景AESC发布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发电侧储能空间将达100GWh,而来自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至少要600GWh,动力电池的保有量远大于发电侧电池保有量,电力系统的动态平衡,极大可能需要靠电动汽车来协调。远景AESC考虑在法国投资汽车电池工厂,与法国大手笔的新能源汽车复兴计划不无关系。这项计划将给汽车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带来机遇。法雷奥中国总裁马法龙(Franois Mari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法国政府的这项投资计划会让整个行业受益,包括整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以及汽车的二级供应商等,借助未来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机遇,这些参与者都有投资机会。”罗兰贝格大中华区CEO戴璞(Denis Depoux)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法国政府刺激新能源汽车行业生产消费背后的真正目的在于保障就业,并且引领法国和欧洲电动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会给供应端和消费端都带来巨大的变化。”戴璞认为,对于中国投资者的机会在于如何借助法国新能源汽车的这一轮发展,在法国当地创造生产和就业。“中国企业只要投资并创造就业,就会受到欢迎。因为这一切都是经济主权在创新领域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戴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能够帮助法国和欧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创新的目标,那么就能从中获益。”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