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何成为全球Tier1 ?

能否具备向全球车企批量稳定供货的能力,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真正国际化的标志。距离这个目标,大部分企业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2020年1-2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 20车型中,动力电池配套主要集中在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CATL)、三星SDI、SKI和远景AESC等少数几家企业当中。这背后的另一种解读视角是,能具备为全球车企配套动力电池的企业依然屈指可数。英国研究机构Benchmark的评级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其最近发布的2020年Q1全球汽车电池供应商评级报告中,将全球70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共64家电池生产工厂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评级。对于第一梯队供应商(Tier1),Benchmark提出的要求是,有资格为中国以外的跨国汽车OEM/EV生产商提供产品;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供应商;年累积产能>5GWh。以此标准对照考量,真正符合Tier1只有6家企业,分别为LG化学、松下-特斯拉、宁德时代(CATL)、三星SDI、SKI和远景AESC。这其中,仅有CATL和远景AESC为中国企业。-第1级:有资格为中国以外的跨国汽车OEM/EV生产商提供产品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供应商年累积产能>5GWh(在评估时等效)-第2级:尚未有资格向中国以外的跨国汽车OEM/EV生产商提供产品有资格供应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有资格提供非电动汽车应用年累积容量>1GWh(在评估时等效)-第3级:尚未有资格提供电动汽车终端市场年累积容量>1GWh(在评估时等效)主要重点:非电动汽车市场,包括便携式和固定式这样的标准,其实不算严苛,但相对清晰的界定了国际车企对于电池供应商的考量维度,将包括质量(quality)、产能(quantity)和资格认证(qualification)的“3Q”标准作为评判依据。能否给中国以外的跨国汽车OEM/EV生产商提供产品,是进入Tier1的首要标准。Benchmark的评级中,仅两家入选的中国电池企业CATL和远景AESC,都符合了这一指标。高工锂电获悉,2019年,CATL已经开始大批量给大众、PSA、宝马的海外工厂出口动力电池,累积出口额超25亿元。而就在今年2月,CATL还获得了特斯拉的动力电池订单,这其中,除了会给特斯拉国内工厂供货,还将会给其海外工厂供货。而入围Tier1的另一家中国企业远景AESC,目前是Nissan旗下 Leaf车型的独家供应商,GGII数据显示,远景AESC 2019年海外出货量达4.3GWh,在全球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6。客户配套上,Nissan已经将远景AESC的供货协议延长至2023年。此外,日本经济新闻(Nikkei)年初报道称,2020年起三菱欧蓝德PHEV车型将采购远景AESC电池。除此之外,尽管有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都已经与跨国车企进行谈判或者已经获得定点,但由于还没有真正实质性批量化供货,因此,并没有进入Tier 1名单中。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代表,CATL和远景AESC能得到跨国汽车OEM/EV生产商的资格认证,靠的是车规级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及验证体系、出色的产品质量与一致性、稳定的产能供应、全球化的供给能力等过硬实力。事实上,对于国际车企而言,供应商的挑选和认证有一套系统且完整的流程,从前期的初步协议、工厂审核、工程开发、质量标准认证、项目定点、再到最终采购,时间往往持续两年以上,同时涉及工程、采购、质量、制造等多个部门。这其中,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不仅仅是动力电池关注的重点,也是车企最为关注的重点。对于寻求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的欧美汽车制造商而言,目前依然是一个可能会“藏雷”的风险点。这一点,即便是已经在Tier1中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依然都还战战兢兢。LG化学,就已经深有体会。捷豹I-Pace、奥迪e-tron、奔驰EQC等多家车企电动车型产品多次停产背后,缺乏符合质量要求的动力电池稳定供应就是最大掣肘,对此,车企已经在多个不同场合抱怨其“难言之隐”。与之相反的一个案例则是,经历Nissan近十年的验证,已经为leaf提供50万辆0安全事故的动力电池产品,并实现美国、英国、日本三大全球工厂的高质量稳定供应,而这也正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所缺乏的。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要真正进入获得国际车企的接受和认可,亟待解决的,就是要通过打造车规级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及验证体系。建立过硬的产品品质,并具备稳定供应的能力。除了制造体系与产品质量,在面向全球市场时,稳定充足的产能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可以满足国际车企的国际化产能。事实上,按照国际车企的电动化时间表,能够真正满足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缺口依然巨大。这也已经成为车企电动化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眼下,欧洲是电动化拼抢最为激烈的战场。软硬兼施的政策之下,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PSA等众车企都制定了极富野心的规划。但是这些欧洲巨头在大本营刚摆开架势大干一场,就因为动力电池产能供给紧缺被紧紧扼住了咽喉。储备粮草,成为欧洲电动化战场的“主旋律”。在波兰,LG化学刚拿到欧洲投资银行4.8亿欧元贷款,打算将欧洲产能增加36GWh。在匈牙利,三星SDI打算投资92亿元扩建动力电池工厂。在瑞典,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Northvolt的工厂预计2021年投产。而在法国,PSA和SAFT合资的动力电池工厂也已经开始准备动工。Benchmark预计,到2024年45%的装机容量,将来自全球Tier1电池供应商。而在这其中,全球化的供应能力所占的权重也在逐步扩大。作为全球Tier1供应商的两家中国企业,CATL和远景AESC也在加入全球产能扩张的队列。紧随这两家企业之后,包括比亚迪、国轩、孚能、蜂巢也都在规划建立欧洲工厂。与中国本土所不同的是,海外设厂的难度和挑战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尤其是在欧洲,政策法规和流程明显更为严苛,对于企业在清洁电力使用和生产制造中的碳排放要求也极为严格,这可能是企业在国内完全没有经历过的体验。此外,海外建厂之后配套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本的控制、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当地文化的融合也都是需要挨个解决和克服的难题。已经走出去的CATL和远景AESC可能会给予更多经验。在德国,CATL的图林根州工厂设备招标已经陆续完成。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到2029年将达到70GWh的产能,这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工厂。选择落地德国,背后涉及多个层面因素,既有出于政治及当地政策优惠的考虑,又有基于服务响应,贴近宝马、大众等欧洲核心客户的权衡,同时,还有对于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考量。而在CATL落地德国之后,相应的产业链配套也开始逐步建立,这也将带动更多的中国产业链企业走出去。远景AESC全球化产能,布局更早,优势也更为明显,其目前在欧洲、日本、美国都具备成熟的供应能力。在英国,其拥有被誉为“欧洲现有最好工厂”的桑德兰工厂,在满足欧洲现有客户稳定供货的同时,也已具备扩产的条件。此外,有外界媒体猜测,基于日产、雷诺等欧洲客户的需求增长,远景AESC还有可能在欧洲新设工厂,目前,其在法国设有欧洲最大办公室,但外界分析,基于政策和客户因素,其在德国新建工厂的可能性更大。中国作为全球化产能的重要部分,也是远景AESC的发力重点。目前远景AESC中国工厂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拟规划20GWh产能,预计今年年中完成初期建设。高能量密度290wh/kg的电芯产品和模组产品年底投入量产。能量密度310wh/kg的电芯产品已经处于研发送样阶段。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全球化产能的建立,对于国际化的管理体系、全球化的研发和制造团队建立、跨区域和文化的融合,供应链体系的配套等都是严峻的挑战。在CATL和远景AESC之后,中国电池企业只有真正跨过上述一系列挑战,才有希望获得国际车企的认可,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向全球Tier 1的“蜕变”。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description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降45.6%

4月10日消息,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4.5GWh,同比下降45.5%,环比增长396.6%;销量共计3.0GWh,同比下降55.7%。1月-3月,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3GWh,同比累计下降58.3%;累计销量达7.9GWh,同比累计下降54.9%。装车量方面,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8GWh,同比下降45.6%,环比上升363.2%,产业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车东西
description
海外电池工厂纷纷关停!全球锂电池有断供风险?

近日,一份来自锂电池行业数据提供商——英国基准矿业情报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整个锂电池行业供应链物流放缓,并已危及到全球各地的生产和使用,锂电池有断供风险。受疫情影响,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电池厂商暂时关闭了在美国的电池工厂。疫情压力下电池工厂关闭目前,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美国无疑是重灾区之一,制造业受到很大冲击,工厂纷纷关闭。LG化学在3月25日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该公司已经关闭其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电池工厂。随后,三星SDI也表示已关闭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电池工厂。两家电池工厂将一直关闭到4月13日,至于后续是否延长关闭时间,还要看疫情发展事态。LG化学为通用汽车、大众集团、特斯拉等全球多个汽车品牌提供动力电池,该公司目前在韩国、中国、美国和波兰设有5家工厂,总产能约70GWh。三星SDI的核心客户包括沃尔沃、宝马、奥迪等,该公司位于底特律附近的电池工厂,也是其美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电池运营总部,是三星SDI在美国的核心资产。两家电池工厂关闭,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密歇根州政府在3月23日发布“居家隔离令”,要求从3月24日起的三周内,非必要岗位工作人员留在家中,以减少新冠病毒传播。至于两家电池工厂关闭会给相关车企的新能源车生产计划带来多大影响还不好说。受疫情影响,通用、大众、宝马等车企已经关闭了欧洲、美国、南非等地区的多家工厂。此外,从3月23日起的两周内,日本电池厂商松下暂时关闭了美国两家与特斯拉有关系的锂电池工厂,分别是纽约州布法罗工厂和内华达州工厂。其中,布法罗工厂主要生产特斯拉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家庭发电系统,内华达州工厂负责生产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和动力电池。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内华达州工厂的电池供应,负责组装Model S、Model X、Model 3以及Model Y等车型的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会陷入停摆。不过,由于该工厂所在地的加州阿拉米达县发布了为期三周的“就地避难”命令,特斯拉同意从3月23日起暂停该工厂生产。原材料生产地“闭关锁国”图片来源:Proactive Investors网站在全球锂电池的主要生产国中,中国目前已逐步恢复生产,但其他国家还处于部分停工停产的状态中。疫情爆发后,各国发布的多种禁令直接限制了电池原材料的运输。澳大利亚锂矿资源丰富,是锂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不过,澳大利亚从3月20日起全面封闭边境,澳大利亚采矿与勘探公司协会(AMEC)告知其200多家成员,严格注意洲际旅行限制。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被称为南美地区的“锂三角”。其中,智利实施了全国禁令,首都圣地亚哥部分地区处于隔离状态。阿根廷在3月20日至31日实施全国强制隔离措施,其境内盐湖提锂的生产运营、产能建设工作陆续暂停。玻利维亚从3月26日起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并关闭所有边境,直至4月15日。另外,由于南非的边境和港口关闭,加上原材料钴的主要生产国刚果实施隔离政策,钴的供应面临中断。Benchmark在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电池原材料或正负极材料供应严重短缺的消息,主要是由于2019年行业供应过剩,疫情期间这部分库存会消耗殆尽,全球电池供应链未来几个月会面临挑战。海外物流受限 国内影响不大疫情带来的电池原材料生产及运输、交付问题让供应链的参与方普遍承压。锂生产商智利化工矿业公司和美国雅保公司均表示,疫情对于公司财务产生了重大影响。雅保公司告诉投资者,预计第一季度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将较去年同期下降20%~25%,上半年同比下降15%~20%,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的物流限制。安永美国交易咨询服务部金属和矿业业务负责人斯塔尔表示,在疫情期间,电池供应链中的原材料公司将难以及时发货,有些公司可能会将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因素,而疫情导致的运输停滞,可能会改变企业对全球化供应链风险的看法,本地化趋势可能会加速。再看国内。鉴于中国境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企业复工,电池供应方面目前还没有明显短缺迹象。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因为所有原材料国内基本上都有生产厂家,相对而言,中国的电池供应链情况还好,只是还有少量原材料依赖进口,这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那么,智利、阿根廷等国的锂生产中断是否会影响国内?“影响不大,国内的锂产量也很大。”王敬忠表示,“至于钴,我们在尽量少用。三元材料,我们争取无钴化。钴在小电池上还好,但用在大电池、动力电池上,虽然能量较大,但安全性比较差。因此,我们在锂动力电池上尽量减少钴的使用。”王敬忠告诉记者,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会员暂时还没有反映有电池原材料短缺等问题。

作者: 张冬梅 来源:中国汽车报
description
剑桥大学利用AI技术改善电池健康和安全性

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况和剩余使用寿命是限制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一大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性能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精细化学过程而下降。单独来看,这些过程对电池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合在一起,它们会严重缩短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来自剑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向电池发送电脉冲并测量其响应来监测电池。然后,他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预测电池的健康状况和使用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设计标准,因为我们开发的电池可以在一个小空间里储存大量能量,”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阿尔法·李博士(Dr. Alpha Lee)说,”通过改进监测充放电的软件,并使用数据驱动软件来控制充电过程,我相信我们可以大大改善电池性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通过向电池发送电脉冲并测量其反应来监测电池的方法。然后使用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电反应的具体特征,这些特征是电池老化的信号。研究人员进行了超过20000次的实验测量来训练模型。重要的是,该模型学会了如何从无关的噪声中区分重要的信号。他们的方法是无创的,是一个简单的附加系统。研究人员还发现,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为退化的物理机制提供线索。该模型可以告知哪些电信号与老化最相关,进而允许他们设计特定的实验来探究电池退化的原因和方式。“机器学习是对物理理解的补充和增强,”第一作者之一、同样来自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张云伟博士(Dr. Yunwei Zhang)说。“我们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出的可解释信号是未来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起点。”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OFweek锂电网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再获政策支持

力神大容量三元铝壳锂电池1.9元/块、宁德时代234AH三元动力锂电池1.35元起、汽车底盘拆下来的国轩20A铁锂动力电池24元/块……记者日前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随手一搜,呈现出来的动力电池回收乱象令人触目惊心。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来临,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日前,工信部印发了《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再次强调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从回收、梯次利用以及溯源监管三方面下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回收市场乱象仍存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数据,预计今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约达25GWh。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预计2019-2024年,亚太地区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将以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其中,中国作为电动汽车保有量第一的国家,更是储能等应用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最大市场之一。此前,为更好地对退役电池进行规范性回收和处理,我国制定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制度:凡是进入名单的企业均具有较强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实力,以此减少报废动力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但记者联系多位“白名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后发现,由于市场不规范,“白名单”企业的回收量并不乐观。“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存在大量乱象,比如电池的回收渠道还是价高者得,哪怕该企业并不在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里。”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何叶告诉记者,目前的电池回收成本较高,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规范回收渠道,让电池价格回归正常,不再以竞价的方式进行回收。在此背景下,《工作要点》指出,要从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首先,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其次,要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次利用产品评价机制。最后,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企业在电池回收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或许与当下回收还未形成规模有关。因此,工信部今年提出要着重抓试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的做法,无疑将起到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让良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正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从规划政策、指导政策、具体政策三个维度看,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中国电池联盟综合部主任杨清雨指出。记者了解到,为规范行业,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不少关于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标准。比如,规划性政策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指导性政策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具体性政策则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等。“希望可以在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前建立具有一定成熟度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依托的各环节高度配合的产业链条。这些政策对于指导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何叶认为。“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车企自有渠道建设回收网络、第三方企业回收网络建设、车企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回收网络等模式将并存。”杨清雨提到,“而回收处置等盈利环节的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回收网络建设,新建企业会逐步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政策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护航”,但由于回收体系尚待健全完善,未来的回收产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最重要还是得从源头想办法,政策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生产企业负担起责任主体的‘重担’,积极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何叶坦言。

作者: 黄珮 来源:中国能源报
description
3月新能源电池企业动态汇总

1)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战略合作3月2日,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此次合作,宁德时代将为合众公司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其旗下先进的CTP高集成度电池Pack技术、5年50万公里长循环寿命技术等电池技术,将陆续应用在哪吒汽车基于两大平台所研发的五款车型上。2)利天万世建20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3月3日,利天万世年产20GWh锂电池项目在浙江嘉善县中荷产业园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是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资料显示,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一期投资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规划建设8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计划2023年3月竣工。二期投资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建设12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计划2023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竣工。3)国轩高科增资铜冠铜箔3月5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铜陵有色签署《增资协议》。合肥国轩以持有参股公司合肥铜冠11.25%股权及现金679.5万元,对铜陵有色全资子公司铜冠铜箔增资,完成后合肥国轩将持有铜冠铜箔3.5%股权。4)亿纬锂能募资25亿元建设三元方形电池、豆式电池等项目3月9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将投资于“面向TWS应用的豆式锂离子电池项目”、“面向胎压测试和物联网应用的高温锂锰电池项目”、“三元方形动力电池量产研究及测试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5)德方纳米拟投10亿加码磷酸铁锂3月10日,德方纳米发布公告,拟投资10亿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德方纳米表示,扩大磷酸铁锂产能,更好地满足锂离子正极材料中高端市场需求,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做精主业,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也将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6)露笑拟与奇瑞商用车合资成立新能源PACK公司3月11日,露笑科技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露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0年3月11日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签署了《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与露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安徽奇露科技有限公司之合资合同》,协议约定双方就合资成立新能源PACK项目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奇瑞占51%,露笑新能源占49%,合资公司将成为公司的参股公司。7)科达利4.7亿建立德国生产基地3月12日,科达利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拟在德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并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投资建设科达利德国生产基地一期项目。8)星源材质与Northvolt签订20亿元投资合作协议3月17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Northvolt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建立动力锂电池隔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拟就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展长期战略合作。9)杉杉拟采购常青新能源2亿元三元前驱体3月25日,杉杉股份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杉杉能源计划4月30前向关联方福建常青新能源采购锂电池用原材料,交易金额预计2亿元以内。根据协议,常青新能源计划5年总投资65.89亿元,建设15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和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生产线项目,共分三期建设。10)比亚迪丰田3.45亿合资公司落户深圳3月25日,比亚迪与丰田合资的子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3.45亿元,比亚迪与丰田各占50%股份。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以及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以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及其相关咨询的提供。11)欣旺达将在浙江兰溪建设锂电池基地3月25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根据协议,公司计划在浙江兰溪投资52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项目。欣旺达表示,此次对外投资是公司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实现公司生产基地的全国化布点,贴近客户进行生产服务。12)华友钴业获逾72亿N65前驱体长期订单3月27日,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华海新能源与Posco子公司浦项化学签订了《N65前驱体长期购销合同》。合同期限共34个月,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合同合计产品数量约7.63万吨。据合同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估合同总金额约为72-76亿元,占华友钴业2019年度经审计营收的38.19%-40.31%。13)比亚迪刀片电池正式发布3月29日,比亚迪通过深圳卫视直播刀片电池发布会,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和比亚迪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出席发布会,并对这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做详细解析。14)猛狮科技与京威动力电池达成合作3月30日,猛狮科技与宁波京威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开发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名下高端锂电池项目。15)孚能科技科创板成功过会3月31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9次审议会议结果,孚能科技成功。孚能科技是第一家申报科创板的动力电池企业,拟募集不超过34.37亿元,主要用于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