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针刺实验”争论过后,动力电池向左向右
近期一段时间内,一场动力电池“针刺实验”让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家头部动力电池公司进行了多次隔空对垒。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再一次回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避不开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路线纷争。虽然这场争论因针刺实验而起,但在这背后,如何去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才应是整个业界研讨、交流的真正价值所在。动力电池的纷争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划分为四大板块,其中产业链中上游材料的电池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构成,在关键部件一栏中,储能则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国内企业在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前驱体、石墨负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电解液、PP/PE隔膜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方面,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内头部企业已经近乎完全掌握了化学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电池技术中,因为动力电池性能指标需要满足储能密度、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抗高低温和安全性五个维度,同时还要满足制造成本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脱颖而出,分别成为客车和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不过,由此也拉开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的“纷争”。在性能特性方面,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差异,也是平分秋毫。首先,在能量密度上,三元锂电的标称电压范围为3.6~4.3V,相较于磷酸铁锂3.2-3.3V较高。并且,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已经突破300WH/kg,而磷酸铁锂电池仍较难突破200WH/kg大关。其次,在使用环境方面,三元锂电池低温限值为-30°,相比磷酸铁锂电池-20°更有优势,同时在相同低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冬季衰减不到15%,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衰减高达30%以上,更加符合我国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环境。但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普遍在500°以上,这远比三元锂电池低于300°的参数,更为安全。在循环次数和制造成本之间,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3500次后才会开始衰减,而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则仅为2000次。同时,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制造并不涉及贵重金属,其生产成本较低,反观三元锂电池则因为采用钴金属,其材料价格一直高企。简而言之,三元锂电同等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更高,且耐低温(寒冷地区续航里程更长);磷酸铁锂则耐高温(安全性更好)、循环寿命长、制造成本低,两者各有优缺点,因此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单单罗列完两种电池技术路径的各项参数还是不够的,毕竟动力电池企业最终是要将电池组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安全性在汽车这一消费品品类就尤为重要。“针刺实验”究竟刺什么让我们回到早前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对垒话题之上。3月份比亚迪发布了一段磷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素有电池安全“珠穆朗玛峰”之称的针刺实验的视频,验证其在极端状况下电池的安全性能。但宁德时代却认为这是在“滥用”针刺实验。随后,因网友“小鱼锂电”对从市场采购宁德时代NCM811和NCM523两款电池自行进行针刺实验均出现起火燃烧情况,而不得不也进行了相应针刺实验。不过,第一次实验宁德时代针对整个电池包进行,直接导致钢针崩断。第二次实验显示,针对NCM523和NCM811电池电芯进行针刺,画面显示没有出现冒烟起火等现象。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调查显示,在自燃率方面,电动车比燃油车出现的理论几率更低。不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早先一批次的电动汽车却频繁出现了自燃事故,例如前两年频繁曝出的电动汽车高速充满后的自燃事故,其中不乏特斯拉、蔚来等知名车企。多数自燃事故的原因就在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产热速率远高于散热速率,大量热量在电池内部积累导致电池温度急速上升,最终引起电池起火或爆炸。而动力电池针刺实验则是被称为电池实验界的“珠穆朗玛峰”。针刺实验要求将测试电池为满电状态,用直径为5-8mm的耐高温钢针,从垂直于电池极板正上方的进行贯穿,贯穿点位于贯穿面的几何中心,当钢针穿透电池后,工程师通过各项指标观察电池1小时。如果所测电池没有发生起火或爆炸则符合实验的要求。根据2015版本的强制性国标《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T31485-201)显示,国标就模组级别安全试验、电芯针刺试验、电芯跌落试验、电芯低气压试验、电芯海水浸泡试验、电池包跌落试验以及电池包翻转试验。而在2019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3项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其中一项是关于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意见稿中GB单体电池的要求,过放、过充、短路、加热、温度循环、挤压,一共五项安全测试,跟GB/T31485-2015的10项测试要求相比,减少了4项。其中,单体电池的针刺要求也在GB里面取消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行选择针刺实验,并不作为强制性实验项目。三元锂电池针刺实验过程“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过程为了向外界进一步证明实验的真实性,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在比亚迪弗迪重庆工厂现场观看了针刺实验全过程。和早前的实验结果一样,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电池包内部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攀升至500℃,并发生极端的电池热失控,导致剧烈冒烟燃烧现象。随后进行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刺后无明火,无冒烟,电池表面的温度在30-60℃左右。在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也未有明显冒烟爆燃现象发生。对此,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早前在微博上发文表示,针刺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电池内部发生短路,以便在这种情况下看电池的热安全性。“刀片电池”如何诞生的?实际上,“刀片电池”是一种采用全新结构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界面新闻记者查阅专利局资料后发现,“刀片电池”是将磷酸铁锂电芯长度阵列式排封装在600mm ≤ 第一尺寸 ≤ 2500mm 的电池包中,通过阵列式排布的大电芯,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堆叠在电池包里面。这种结构性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同一单位体积中的能量密度;而且还能保障电池内部的热扩散性能,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据比亚迪官方介绍,对比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的最主要的升级便是将电芯内部实现无模组设计,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即CTP技术),从而大幅提升集成效率。“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电池包,“刀片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到180Wh/kg,相比此前有模电池组提升大约9%,电池在同等体积下能量密度上比传统铁电池提升了约50%,而搭载了刀片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续航表现可以达到约600公里,成本还能下降约30%。对此,弗迪电池公司副总经理孙华军表示:“因为刀片电池能够大大减少三元锂电池因电池安全和强度不够而增加的结构件,从而减少车辆的重量,所以我们的单体能量密度虽然没有比三元锂高,但是能够达到主流三元锂电池同等的续航能力。”在性能方面,孙华军称:“刀片电池33分钟可将电量从10%充到80%、支持汉3.9秒百公里加速、循环充放电3000次以上可行驶120万公里,以及超出业内想象的低温性能等数据表现,也奠定了其全方位碾压三元锂电池的‘超级优势’。”在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内,孙华军在介绍“刀片电池”生产工艺时表示,生产刀片电池最大的难点和亮点,主要集中在“八大工艺”。首先将近1米长的极片,必须实现公差控制在±0.3mm以内、单片叠片效率在0.3s/pcs的精度和速度。这种叠片采用的是比亚迪完全独立自主开发的设备和裁切方案,目前是全球首创。除叠片之外,刀片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配料、涂布、辊压、检测等其他工艺也需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例如,配料系统的精度在0.2%以内;双面同时涂布,涂布最大宽度达1300mm、单位面积涂敷重量偏差小于1%;1200mm超大幅宽的辊压速度可达120m/min,厚度控制2μm以内,确保宽尺寸极片厚度的一致性……除此以外,弗迪工厂内部遍布生产车间、工序、条线的高精度传感器,数以百计的机器人,以及符合IATF16949&VDA6.3控制标准的品控体系等等,使得厂房设备硬件实现高度自动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化,控制层面的智能化都是比亚迪对于“刀片电池”的投入。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事实上,无论是磷酸铁锂或还是三元锂电池本质上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天然对立关系,而是有着各自优缺点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产物。早期而言,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续航里程等方面表现不如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市场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刀片电池”在各项性能上与三元锂电池相差无几,未来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6月9日,据Automotive News Europe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比亚迪和捷豹路虎正在洽谈动力电池合作计划,一旦双方达成合作,比亚迪将在英国建立首个欧洲电池生产中心。同时,该名消息人士还表示,作为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双方也在考察是否要在电驱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继福特、丰田之后,又一家国外汽车品牌选择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方面展开合作。此外,在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新车申请目录中显示,国产特斯拉Model3接下来也将开始装配磷酸铁锂电池。不过,宁德时代也没停歇步伐。其在6月10日宣布,将推出新型长寿命电池。该款电池采用自修复长寿命技术,可实现16年超长寿命或200万公里行驶里程,成本较现有电池增加不到10%。从市场角度而言,有竞争才有进步,无论是磷酸铁锂或还是三元锂电池眼下均还不具有互相革对方命的基础。而是基于各自优势拥有各自细分市场,而市场格局则仍旧将以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现状延续下去。
来源:界面新闻
重点排查动力电池 重心转向系统安全
6月8日,工信部发布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供应商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安全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的焦点。进入5月以来,连续发生的数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再一次将市场的目光聚焦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上来。事实上,作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核心,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持续升级,并且已从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不断“加粗”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重点排查动力电池据了解,这次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排查,重点是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降低车辆起火风险。从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排查工作检查参考表来看,此次安全隐患排查主要内容就是动力电池部分,其中包含外观检查、软件诊断、气密性检测、开箱检查及换件等。事实上,进入5月以来,政策层面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5月上旬,工信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据了解,这三项强制性标准以我国原有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基础,与我国牵头制定的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全面接轨,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5月26日,工信部又专门召开会议加强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的执行,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这些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强调的最为突出。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等。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电池安全不断升级针对电池安全问题,各新能源汽车厂家和电池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产品等,不断提高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占主流地位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其余如钛酸锂、锰酸锂等也有一定应用,而包括固态电池、镁电池、无钴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一些新体系电池也处于研发或探索阶段。技术路线是市场和用户的共同选择。由于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广、应用场景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是多元的。铁锂电池是我国的特色,具备高安全、长寿命等特性,主要在电动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应用。而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可有效解决私家车用户的里程焦虑,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方案。正因为如此,众多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基本都保持着各种技术路线并行前进的状态。在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大批量投入市场的同时,其他技术路线的预研和技术储备同时进行。以目前国内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占有量最高的宁德时代为例,其三元电池和铁锂电池的生产和销售均处在行业前列,并保持着对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的技术优势。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种电池技术路线也在不断升级,补齐短板。针对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弱点,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通过结构的变化使同体积铁锂电池的能量有了大幅提升。而针对三元电池稳定性低的问题,宁德时代经过多年研发,独创了“控短路”安全技术。在三元电池遭受针刺等外部金属异物猛烈穿刺或冲击而进入电池内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不发生大电流内短路,从而不引发电池热失控。2017年,宁德时代针对某欧洲车企提出的能通过针刺测试的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单体技术的要求,在全球率先攻克了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针刺问题,并由客户送到德国莱茵TUV检测认证。报告结果显示,在针刺实验中,三元电池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电池温度也只有35.1℃。宁德时代的最新消息显示,其已经研发出一种使用年限长达16年,行驶里程达到200万公里的电池,并且随时可以投入市场,价格只比目前电动车的电池贵10%左右。而目前一般电动汽车中所使用电池行驶里程只有约24万公里,使用年限仅为8年。随着国内企业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更多国际品牌开始选择国产电池。目前,宁德时代已经与特斯拉达成合作,为其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汽车提供电池。此外,宁德时代与宝马、奥迪和保时捷也一直进行着合作。重心转向系统安全在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重心也由电池技术安全逐渐转向系统安全。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升级和规范:2006年首次发布行业标准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因此主要参考的是消费电子锂电池测试要求;2015年再次发布新的行业标准时,已经积累了10年的研发示范经验,在单体、模块测试基础上,增加了电池系统层级安全要求,对引导系统集成开发起到重要作用。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也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邀请主导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中的动力电池部分,并形成了强制性安全标准体系。该标准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模拟了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湿热循环、振动泡水、过温过充等实际场景。单体针刺测试作为独立项目,在该标准中被正式取消,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也就是说,针刺是否通过已不重要,关键要看单体热失控后,系统是否可以控制热失控的蔓延,为各类电池的安全应用设定了基本门槛。对此,众多业内专家表示,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已经从单体安全转向强调电池的整体、系统性安全。电池的安全贯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电池的单体设计、系统集成、动态监控和系统防护等,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从实际意义上真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曾经是国家电动汽车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中国几乎所有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他表示,穿刺测试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是否应该有这个测试标准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在目前的标准中成了一个非必选项。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站在一个新的风口之上。而这也必将推进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安全,特别是电池安全,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首要的问题,也将成为未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蜂窝”电池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
目前,基于圆形21700三元电池,开发应用灌封胶,“蜂窝”电池已突破能量密度达240wh/kg的三元热失安全,并向255Wh/kg能量密度探索。热失控安全是当下高比能电池及长里程电动车产业化必须解决的核心命题,既然单个电芯发热不能完全杜绝,一旦电芯发生热失控,如何解决电池包及整车的安全难题,是摆在车企及电池企业面前的关卡。6月10日,高工锂电、高工产研主办的第十三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隆重举行,本届峰会由利元亨总冠名,主题为“市场分野与产业裂变”,现场超700位企业高层共同就2020年动力电池产业趋势与变革进行深度探讨。在思客琦冠名的开幕专场,江淮新能源电池系统部技术总监秦李伟发表“蜂窝电池——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主题演讲。蜂窝电池的结构原理,是采用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电池包内所有电芯360°包覆轻量化自流平导热胶,实现单元化管理。秦李伟表示,十年时间,江淮汽车选择了圆形电池技术路线,蜂窝电池技术历经机理探索、迭代开发、技术固化三个阶段。目前,基于圆形21700三元电池,开发应用灌封胶,“蜂窝”电池已突破能量密度达240wh/kg的三元热失安全,并向255Wh/kg能量密度探索。同时,基于圆柱电池,江淮也建立了五层级电池热失控安全开发流程,从电芯、模组、简易电池包、电池包、整车层面,确保热失控安全开发全面性。“近万次的电芯爆炸试验,验证蜂窝电池安全技术可以实现一颗电芯爆炸,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秦李伟强调,实车也实证了“蜂窝”电池热失控安全技术的有效保障。截止2020年4月,6000万只圆形电芯四年使用,累计监控识别6例电芯爆炸故障车辆,及时处理杜 绝失效电芯继续使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实车实证了“蜂窝”电池热失控安全技术可有效解决电池热 失控安全难题,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基于圆形电池,建立五层级电池热失控安全开发流程,确保热失控安全开发全面性。第一层级:电芯,江淮联合供应商设计电芯壳体材质、厚度、正负极防爆压力、壳体生产的拉伸工艺控 制等技术方案,实现电芯定向爆破,杜绝侧面爆破和壳体局部熔洞。第二层级:模组,通过模组电隔离与热隔绝方案实现单个电芯爆喷后能量释放受控;第三层级:简易电池包,通过模组防护、电 池包排气路径设计,实现相邻模组间安全隔离;第四层级:电池包,通过车身一体化高强度电池壳体及底部防护设计,确保整车极端工况下,电池包结构安全可靠;第五层级:整车,通过整车一体化热管理系统设计、整车控制系统设计,实时监测电池包安全状态,电芯爆喷后可立即开启冷却系统,降低电池包温度。同时向远程监控系统上报电池故障,不引发整车失火,确保车辆和人员的绝对安全。秦李伟认为,圆柱电芯+蜂窝电池技术方案,可实现高比能三元电池电动车高安全、高续航。近期,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特别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的相关要求。江淮也在新国标发布的两周内完成2020年最新推出的iEVA50、iC5及iEV6E三款电动车的电池包热失控安全验证,均实现点爆一颗电芯,电池模组不发生热扩散,电池包不失控。
来源:高工锂电
“超级”电池官宣看广告也要看疗效
对于上市公司新贵,投资者应当抱以更加理性的策略,尤其要重点关注令人眼花缭乱的“故事”之外,到底有多少实际落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成果。宁德时代放出消息,称将发布总续航(总里程)可达200万公里、寿命达16年的电池,受此利好消息影响,6月10日宁德时代高开3.86%。而在回应媒体采访时宁德时代称:目前是“只要下订单,就可以生产”。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发展速度堪称惊人,创立仅7年后,宁德时代在创业板上市。而其被称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股价一度越过3500亿大关。宁德时代此次所宣称的超级电池可持续运行16年,并且可使电动汽车持续行驶约合200万公里。但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目前最需要的电池性能是一次性充电后可以用多长时间、跑多少公里,而累计运行时间究竟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也需要实际应用。显然,宁德时代是一家擅长“讲故事”的企业。之前,宁德时代有关从宝马获得81亿美元电池巨额订单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细查相关合作内容,合作时间为2020年至2031年,这一长达12年的合同究竟是意向合同还是成文合同,合同中是否有各种履约限制条款,外界无法获得更多关键信息,也就很难判定其合作含金量。此外,宁德时代还曾宣称将与特斯拉展开系列深度合作,在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对特斯拉供货时间大概是今年下半年,并且供货不限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电池,具体供货产品取决于市场需求。有意思的是,特斯拉日前表示,将自主研发电池,具体细节将在今年的电池会议上公布。而曾毓群对此回应称,“他们的技术路线对我们不会有冲击”,却始终没有详细说明,宁德时代究竟和特斯拉在哪些电池产品上达成实质合作协议,协议供货量是多少。自上市以来,宁德时代发布多个重磅利好消息,但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的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并不尽如人意。宁德时代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31亿元,同比下降9.53%;实现净利润7.42亿元,同比下降29.14%。其实,不仅是今年一季度财报“不好看”,宁德时代2019年半年报中的营收同比增速116.5%,2019年三季报营收同比增速下降为71.7%。2019年Q4,宁德时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滑33.9%,这也是继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公司单季度利润再次下滑。而仅仅因为与特斯拉的一纸合作意向,宁德时代股价就在63个交易日内涨幅达到147.3%。从市场情绪来看,不少投资者还是对其频繁和重量级企业达成合作所带来的成长性保持乐观。但2019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存货由2018年同期的70.76亿元攀升至114.81亿元,说明其库存量较大,不仅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也会让投资者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存有疑虑。尽管投资界和业界褒贬不一,但宁德时代上市当年和2019年股价涨幅分别为193.56%和44.45%,今年单是前两个月涨幅就已高达27.51%,从IPO时不到600亿总市值快速膨胀到目前的3400亿。这当然受益于宁德时代所身处的新能源行业,目前获得国内政策红利、市场空间以及高新技术标签等加持。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新贵,投资者应当抱以更加理性的策略,尤其要重点关注宁德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故事”之外,到底有多少实际落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成果,这也应当成为市场对各类高新技术概念股的应有投资标准。毕舸(财经评论人)
来源:新京报
宁德时代超级电池来了!总里程可达200万公里
6月9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宁德时代获悉,公司将发布循环充电总续航(总里程)可达200万公里、寿命达16年的电池,目前已经可以接受订单并进行生产。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其官方保证的电池可使用总里程数是25万公里、寿命为8年。有传言称宁德时代该款电池将独供特斯拉,对此,宁德时代回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目前是“只要下订单,就可以生产”。换言之,该电池供货不限于特斯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关系在加强,现在已经在谈‘无钴’电池的合作了。”“祖传电池”理论上可行6月9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宁德时代获悉,该公司将发布循环充电总续航(总里程)可达200万公里、寿命达16年的电池,目前已经可以接受订单并进行生产。据彭博社统计,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其电池的官方保证总里程数约为25万公里、寿命为8年。对于电动车头部企业来说,电池总里程高于该水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特斯拉方面获悉,目前已经出厂的model 3,电池最低使用寿命为1500次充电循环,可以保证行驶48万~80万公里。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比亚迪获得的资料显示,其最新研发的刀片电池的理论数据是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根据我国《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引导报废,其中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大型非营运轿车报废里程为60万公里。那么,宁德时代这款新研发的总里程为200万公里的电池,是否可以在原车报废后安装在新的一辆车上呢?截至记者发稿,宁德时代并未针对该问题进行回复。不过,多位锂电池专家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对于长寿命电池,在理论上,是可以在原车报废时,把电池组用在另一辆车上,延续剩余的寿命,这将大幅降低使用电动车的成本。但是,按照平均量来估算,60万公里对于一般家用车来说是可以使用超过15年。这也达到了宁德时代新电池的16年标准,这时就不适合把旧电池换在新车上了。与特斯拉合作正在加强在此之前,特斯拉也曾表示正在研发总续航达百万公里的电池。有传言称,宁德时代目前这款百万公里总续航电池将独供特斯拉,不过,宁德时代回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称,目前是“只要下订单,就可以生产”。换言之,该电池供货不限于特斯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6月8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马斯克(特斯拉CEO)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们关系很好,经常在技术和运营方面进行交流。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关系在加强,现在已经在谈‘无钴’电池的合作了。”早在今年2月份,宁德时代就对外宣布已与特斯拉签订了量产供货定价协议,特斯拉将向宁德时代采购锂离子动力电池。在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对特斯拉供货时间大概是今年下半年,并且供货不限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电池,具体供货产品取决于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公司与特斯拉的合作不局限于国内,这意味着特斯拉正在柏林兴建的新工厂也有望用上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去年宁德时代的首个海外工厂在德国动工,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年产能,而特斯拉也在去年确定欧洲工厂落户德国,2021年将建成投产,双方有望在中国、德国展开合作。今年年初,特斯拉独家回应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时表示,特斯拉将自主研发电池,具体细节将在今年的电池会议上公布。目前,特斯拉已开启“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生产线位于美国弗里蒙特的工厂。同时,特斯拉提交了新专利,采用一种新的电池锂化工艺制造电池电级,该电极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性能。特斯拉的自主研发是否会对宁德时代带来冲击,曾毓群表示:“马斯克告诉我,特斯拉希望自己做电池。据我了解,他们的技术路线对我们不会有冲击,双方在共同探讨如何把电池做得更好。”
来源:证券时报
抢先布局固态电池 合众与清陶强强联合打造高品质安全出行
6月7日,合众(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与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陶”)达成全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安全出行。宜春市委常委聂智胜、副市长徐绍荣、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钟坚、市长督查室主任张怀宇,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彭宜萍、党工委副书记杨荣茂,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合众公司首席研发官王可峰、首席制造官林伟义、首席投资官陈耀光、合众营销公司副总裁刘世伟、合众公司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邓晓光,清陶董事长冯玉川、总经理李峥及清陶市场、生产、研发部门等相关领导出席签约现场。仪式由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建军主持。【签约仪式现场】根据战略合作,双方将以推动固态动力电池装车应用作为核心原则,旨在充分发挥固态动力电池技术潜力,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整车验证与测试,共同推动和引领行业的发展。清陶将作为合众唯一的固态动力电池合作伙伴,为合众提供高安全固态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助力合众旗下产品品牌哪吒汽车为广大用户带来更为安心无忧、畅快便捷的智能出行体验。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携手,充分利用各自在新能源研发、制造、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为用户营造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众所周知,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价值占到整车的一半以上,并在整车续航、充电、动力、安全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固态电池作为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将在技术体系、材料体系和工艺上带来新变化。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易燃电解液,同时可采用金属锂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等新型材料,拥有极高的发展潜力,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以南策文院士为核心的清陶团队,是业内公认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团队,近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从事固态电池基础技术研发,逐一解决技术瓶颈;并以前瞻的视野,着眼于产业化应用提出清晰的产品路径,有效平衡成本、安全和性能,率先达到了产业化应用的临界点,取得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王可峰表示,合众和清陶强强联合,将共同推动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合众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哪吒U也将由此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车。目前,双方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的联合研发和测试,计划10月份申报工信部公告,年底前量产500台。此次与清陶科技深度合作,标志着合众在固态电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旗下哪吒汽车在未来的竞争中,先行取得重要的技术领先优势。作为新创车企中唯一一家拥有“双资质”、“双工厂”的车企,合众在整车技术规划上远不止于此,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科技、自动驾驶等领域也取得了领先的突破。今年3月,搭载合众多项前瞻技术的哪吒U正式上市。新车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大于500公里,最高续航可达660公里。装备了全球首搭量产的“透明”A柱、小You智能机器人、IME互动呼吸灯、车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400余项黑科技,同时配备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全车AI语音控制,并在三电系统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恒温电池管理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尤其是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搭载了MobileyeEyeQ4顶级视觉芯片以及20余项自动驾驶辅助配置,涵盖APA全自动泊车、IACC智能自适应巡航、AEB主动式紧急制动、FCW前防撞预警、LKA车道保持、BSD盲区检测、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其中APA全自动泊车可以实现5.3米极限小车位泊车,AEB主动式紧急制动可实现40km/h紧急刹停,以远超同级的出众性能,全方位帮助用户应对各种突发复杂应用场景,以极具温度的智能科技让驾驶更安全。如今,合众正持续加大在整车技术、三电系统以及智能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推进中长期技术迭代升级。此次合众与清陶强强联手,将共同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以前瞻布局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出行方案,让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来源:电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