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关于召开第七届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的通知

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蓄标  [ 2021 ]   第005 号各位委员及有关单位:自2016年第七届标委会成立(标委办综合[2016]171号),按照《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现已经期满,准备换届,根据2020年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计划的安排,经研究决定于2021年03月19日-20日召开标委会换届会议,因此请各委员及有关单位安排好工作派人参加。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者,可委托他人参加会议,如不参加会议,将视为退出标委会。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日期:1、报到日期:2021年03月18日 全天2、会议日期:2021年03月19日~20日          二、 会议地点及联系方式:1、 宾馆名称:贵阳贵山和泰酒店; 2、 宾馆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省府路39号;3、 联系电话:0581-85576999;4、 标委会秘书处:邓继东 13889351969、付冰冰 13940269968、陈玉松 13190039581。三、会议内容:1、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2、总结第七届工作内容;3、标委会换届;   1) 选举标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2)确认标委会秘书长、委员四、乘车路线:1,龙洞堡机场—贵山和泰酒店,约14公里,打车30分钟,打车费约35元;2,贵阳北站—贵山和泰酒店,约11公里,打车25分钟,打车费约25元;3,贵阳东站—贵山和泰酒店,约16公里,打车30分钟,打车费预计40元;4,贵阳站—贵山和泰酒店,约4公里,打车11分钟,车费预计10元。五、其它事宜:1、参会代表每人需交会务费1500元(提示:由于国家限制不能扫码缴纳,准备现金)。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2、会议承办单位: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有限公司。3、会议承办单位联系人:朱明海 138525483304、详细会议安排请咨询秘书处,联系人:邓继东13889351969,付冰冰13940269968。         二0二一年三月一日附件 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处  联系人:邓继东 13889351969(微信同步)  付冰冰 13940269968  陈玉松 13190039581联系电话:024-25326112  传真:024-25326112  邮箱:xdcbzh@vip.163.com 2021年标准审查会、换届会议回执参  会  回  执 姓 名职务邮政编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手机号码邮箱订票信息往:返: 温馨提示:请参加会议代表务必在3月16日前将回执返回,或电话告之秘书处,以便及时为您提供住宿预定等更好的会议服务。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标准化办公室
description
关于召开2021年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审查会的通知

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蓄标  [ 2021 ]   第004 号各位委员及有关单位:为贯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及总结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工作,根据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的安排,经研究决定于2021年03月19日至20日在贵州贵阳召开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议。为保证标准审查质量请标委会委员务必参加。确有特殊情况者,请向标委会秘书处说明,并委派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回执见附件)。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日期:1、报到日期:2021年03月18日 全天2、会议日期:2021年03月19日~20日          二、 会议地点及联系方式:1、 宾馆名称:贵阳贵山和泰酒店; 2、 宾馆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省府路39号;3、 联系电话:0581-85576999;4、 标委会秘书处:邓继东 13889351969、付冰冰 13940269968、陈玉松 13190039581。三、会议内容:1、领导讲话;2、总结2020年工作情况;3、汇报2021年标委会秘书处工作计划;审查:GB/TXXXX-XXXX《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 光伏离网应用技术条件》;JB/TXXXX-XXXX《微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JB/TXXXX-XXXX《胶体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JB/TXXXX-XXXX《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用铅酸蓄电池》四、乘车路线:1,龙洞堡机场—贵山和泰酒店,约14公里,打车30分钟,打车费约35元;2,贵阳北站—贵山和泰酒店,约11公里,打车25分钟,打车费约25元;3,贵阳东站—贵山和泰酒店,约16公里,打车30分钟,打车费预计40元;4,贵阳站—贵山和泰酒店,约4公里,打车11分钟,车费预计10元。五、其它事宜:1、参会代表每人需交会务费1500元(提示:由于国家限制不能扫码缴纳,准备现金)。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2、会议承办单位: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有限公司。3、会议承办单位联系人:朱明海 138525483304、详细会议安排请咨询秘书处,联系人:邓继东13889351969,付冰冰13940269968。         二0二一年三月一日附件 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处  联系人:邓继东 13889351969(微信同步)  付冰冰 13940269968  陈玉松 13190039581联系电话:024-25326112  传真:024-25326112  邮箱:xdcbzh@vip.163.com 2021年标准审查会、换届会议回执参  会  回  执 姓 名职务邮政编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手机号码邮箱订票信息往:返: 温馨提示:请参加会议代表务必在3月16日前将回执返回,或电话告之秘书处,以便及时为您提供住宿预定等更好的会议服务。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标准化办公室
description
意大利加入欧洲电池大战

欧洲2030电池路线图加速落地,本土超级电池工厂阵营再添新兵。外媒报道称,意大利电动汽车电池初创企业Italvolt宣布将建设意大利的第一个超级电池工厂。该工厂初期产能为45 GWh,计划投资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后期可扩展至70 GWh,一期项目预计于2024年完成。值得注意的是,Italvolt背后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是瑞典企业家Lars Carlstrom,他也是英国初创电池企业Britishvolt的创始人之一。据悉,Britishvolt计划在英国诺森伯兰郡投资2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建设英国首座超级电动工厂。该工厂将于2021年开工,2023年底开始投产,年产能预计为30 GWh。此外,Britishvolt还与另一家电池公司AMTE Power达成合作,宣布将共同投资4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50亿元),建设一座大型汽车电池工厂,规划产能35 GWh,将为英国的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供应锂电池。除了上述电池企业之外,近年来诞生的欧洲本土初创电池企业还包括瑞典Northvolt、法国Verkor、挪威Freyr、挪威Morrow、斯洛伐克InoBat Auto等,预计后期还将有更多欧洲本土电池企业诞生。当前,上述电池企业正在加快推进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并获得了来自欧盟的巨额财政支持。上述项目预计将在2024-2025年前后陆续投产释放,从而逐步实现欧盟2025年动力电池自给自足甚至出口竞争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欧盟正在加大本土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构建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摆脱对亚洲锂电池的依赖。在此情况之下,包括优美科、巴斯夫、庄信万丰、嘉能可、Elkem等欧洲本土锂电材料也在加快其欧洲生产建设,成为欧洲电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一系列产业布局显示出欧洲实现本土动力电池自供的急迫和争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野心,同时也给前往欧洲建厂布局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产生了压力和挑战。目前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微宏动力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已经在欧洲建厂布局,预计后期还将有其它中国电池企业落子欧洲,与韩系和欧洲本土电池企业展开竞争。届时,欧洲将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继中国之后最大的竞争市场,围绕国家战略、供给保障、产业链协作、市场博弈等多个维度展开,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一触即发。

作者: 魏文柱 来源:高工锂电
description
或在美被禁10年 SKI败诉带给国内电池企业的启示

LG新能源“遏制”SKI在美国市场扩张的战略,取得了暂时性胜利。2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针对韩国LG新能源和SKI之间的商业机密和专利纠纷做出终裁:ITC禁止SKI未来10年在美国销售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相关零部件!不过,为避免对现有在美国的汽车企业电池供应造成冲击,ITC决定:允许SKI为福特汽车的电动汽车F-150项目进口其国内生产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零部件,为期4年;SKI也能为美国大众汽车的北美地区MEB电动汽车生产线进口电池重要零部件,为期2年。SKI仍在努力,希望这一裁决能得到“纠正”,并表示将向美国总统拜登申请取消该裁决,“因为为期10年的进口禁令可能会影响美国总统‘电动车战略’的推动。”然而,在外界看来,参照过往相关案例经验,SKI在最后关头扭转局面的胜算不大,而更可能的途径是SKI积极与LG新能源协商,争取妥协。值得注意的是,LG新能源会否将诉讼SKI在美国市场的胜利“搬到”欧洲、中国市场仍未确定。在10日ITC裁决公布后,紧接着11日LG化学(LG新能源母公司)就召开记者座谈会表示,“我们认为,SKI窃取技术给LG化学造成的损失在欧洲、韩国等其他地区也有发生,(其他国家是否也会提起诉讼)要取决于SKI的态度。”LG新能源在美国市场一心想要置SKI于死地有着多重原因:既有诉讼中提到的“SKI侵占LG新能源商业机密,雇佣了100多名LG新能源(前身LG化学电池业务部)前员工,其中包括70名重要的工程师”等有关人才不当引进以及相关专利侵权等原因;更是因为近年来SKI异军突起,从LG新能源手中夺走了大众汽车、现代汽车等客户数十亿美元的动力电池订单,在美国乃至全球都已经威胁到LG新能源的市场原因。SKI在电池领域的发迹实际上没有几年,但是甫一露头就直接从LG新能源抢人、抢订单,把LG新能源给惹急了。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SKI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进行大规模投资,并挖走了LG新能源数十名核心技术人员。诉讼资料显示,这些核心人员“从LG新能源企业内部数据库中下载了近2000份机密文件,并在入职SKI的过程中透露了相关机密信息”,LG新能源正是以此在韩国本土和美国向SKI掀起了诉讼大战。在市场争夺方面,SKI近几年从LG新能源手中“抢走了”其大客户大众汽车的数十亿美元订单,并通过与大众汽车联姻,取代了LG新能源的位置,成为大众汽车北美市场目前的核心供应商;在韩国本土,2019年SKI成为现代汽车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E-GMP)首款BEV车型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交易涉及5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而随着现代汽车旗下Kona车型因LG新能源电池发生起火问题,SKI与现代的合作在进一步增强。在成为大众汽车和福特核心供应商后,SKI在美国市场开启大额投资,目前已确定在美国投资超过26亿美元,建设两个动力电池工厂。ITC的裁决已经对大众汽车在北美市场电动化的布局产生了威胁。在裁决结果出来后,大众汽车表示,公司是两家电池供应商之争中的“意外受害者”,希望ITC延长电池零件进口限制措施的宽限期,至少4年,以便购买其计划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关键电池,以及寻找替代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ITC此前曾强调,该判决不仅是对SKI的惩罚,而且还意在防止类似违规行为的继续发生。换言之,也是给其它打算进入美国市场的电池及产业链企业提个醒。对于SKI来说,如果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那么面临的将是未来十年无法在美国开展业务,以及巨额的资金压力(美国工厂投资亏损、对LG新能源的巨额赔偿)。这一结果无疑会让SKI电池发展承受巨大压力。显然,LG新能源和SKI长达两年的商业机密和专利诉讼案也给其它正迅猛发展的电池企业带来思考和启示。1、专利、人才的保护和竞争将是电池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武器”。LG新能源通过专利和商业机密的“诉讼”,有可能让SKI未来10年无法在美国市场开展业务。从这一诉讼我们也可以看出,LG新能源通过“专利、商业机密、人才”等武器,重挫SKI未来在美,甚至全球市场的发展,SKI可能需要付出较大代价来走出阴影。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一市场的规模也超乎想象,未来全球化的市场、技术、人才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全球市场这种专利、人才和商业机密都将会成为企业进行市场争夺的重要“武器”,各家企业务必要做好应对准备、夯实自身人才、技术基础。2、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需尽快做好自身技术储备、专利保护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积极应对全球市场发展。过去几年,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各企业技术专利、人才培育也逐渐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仍然有较多技术、专利和人才之间的混乱竞争。LG新能源和SKI的诉讼相信会对产业界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提醒产业链各企业,未来各企业的人才、技术、专利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对于产业链企业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市场,都需要做好技术积累、专利保护和人才体系的培育,以避免SKI今日之状。3、LG新能源和SKI的诉讼结果,将给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提供机会窗口。美国将是继中国、欧洲之后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在ITC诉讼裁决之前,SKI在美国已经拿下大众、福特等重要客户。LG新能源和SKI专利和商业机密诉讼很有可能让SKI错失美国“最好的十年”关键机遇期。美国有全球电动汽车领跑者——特斯拉,且通用、福特等也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手机领导者——苹果,也正加入汽车电动化大军,未来市场空间可谓非常大。同时,美国新上任的总统拜登还是新能源的积极倡导者,这些都将可以预见未来五到十年是美国汽车电动化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目前美国以及北美市场尚未有中资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如果SKI被拒之门外,间接是给中国企业进军美国市场提供了机会。中国电池机产业链企业务必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积极布局,提前锁定重要车企。从全球市场来看,宁德时代已经进入特斯拉、通用、大众等主流车企供应链,比亚迪也已经与福特中国参股企业合作,国轩高科也将进入大众供应链,亿纬锂能已开始为现代、戴姆勒、宝马等客户供货,孚能科技供货戴姆勒……这些企业都有机会利用上述车企在北美市场的拓展,打入甚至通过绑定在北美市场建厂。同时,如果SKI在美国市场被禁无法更改,大众、福特等也会积极寻找新的潜在替代供应商,这对于已经进入上述车企供应链的中国电池供应商,也是很好的机会。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中国网
description
2021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2021年1月份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发布如下:产量方面,2021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2.0GWh,同比上升317.2%,环比下降20.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6.8GWh,占总产量56.8%,同比上升241.6%,环比下降19.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2GWh,占总产量43.1%,同比上升493.6%,环比下降20.3%。装车量方面,2021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8.7GWh,同比上升273.9%,环比下降33.1%,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4GWh和3.3GWh,同比分别上升241.9%和349.8%,环比分别下降9.8%和52.8%。企业集中度方面,2021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7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2020年12月减少1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6.2GWh、7.1GWh和7.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2.1%、81.5%和91.8%。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description
订单爆满、加速扩产 动力电池上下游迎“幸福烦恼

“为了保证产能,我们春节假期只有五天,初五就回来上班了。”日前,一位动力电池企业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春节前公司订单暴增,今年他的春节假期从原来的七天缩短至五天。这只是如今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境况的一个缩影。春节前,宁德时代在一则“加薪通知”中称:“2021年是产能冲锋决战的关键一年……公司决定提前至3月实施基层员工年度加薪。”为了引入更多员工,宁德时代将普工内推的奖金额度提高至6000元。一位宁德时代的员工向记者透露:“之前推荐一个产线员工的奖金最高只有1500元,最近经常在公司能看到前来应聘的人在排着长队。”不只如此,记者在某招聘网站发现,包括亿纬锂能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近期也发布了大量与生产技术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眼下,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都正在经历“幸福烦恼”。一位碳酸锂生产企业员工称,现在公司的订单量已经饱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几乎每天都处于满产状态。上下游加紧扩产暴增的订单量,让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不得不加快扩建产能。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国内外动力电池扩产项目就有9起,新增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超88.5GWh。具体来看,继去年12月在宁德福鼎、江苏溧阳、四川宜宾投资不超过390亿元,建设总计130GWh左右的动力电池产能后,宁德时代今年开启又一次大规模扩产规划,新增产能合计投资上限为290亿元,折合产能预计80GWh左右。鹏辉能源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称:“公司2021年将在常州、河南等基地扩建动力电池(包括汽车动力电池和轻型动力电池)产能。”动力电池加紧扩产,上游原材料的扩产也加紧提上日程。今年1月,国内外动力电池材料扩建项目有8起,结构件项目1起,涉及正极(三元/磷酸铁锂)、铜箔、隔膜、电解液,甚至扩至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领域。扩产背后,包括德方纳米等在内的主流磷酸铁锂生产企业订单均已饱和,目前生产以满足老订单为主,新订单暂时不报价。“若无法满足需求,报价就没意义了。”德方纳米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川财证券研报认为,锂电产业链扩产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短期内动力电池供需依然紧张。涨价潮要来袭?紧张的供需关系正在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近价格几乎是每日一变,即便是这样还是供不应求。”上述碳酸锂生产企业员工说。截至2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1月初(下同)上涨36.45%;氢氧化锂价格上涨14.39%;电解钴价格上涨27.52%;钴酸锂价格上涨29.57%;三元523正极材料价格上涨19.67%;LFP价格上涨16.22%;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30.84%;电解液价格上涨1.20%。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已经影响到了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德方纳米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游原材料涨价,公司产品会跟随涨价,但是会存在时间差,因为价格传导需要时间。”上游原材料产线满产却供不应求,下游动力电池企业订单爆满,动力电池的价格随之受到影响。以50kWh三元动力电池为例,电池价格约5万元,成本约4万元,其中价格上涨的锂、钴占据其总成本的13%~14%。财信证券分析师张鹏认为:“当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上涨到10万元/吨,单车的成本上升约4500元;当金属钴价格从30万元/吨上涨到40万元/吨,单车成本上升约650~1100元。”多方压力传导下,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会出现涨价潮吗?对此,北京多家4S店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店里车价与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也没有接到厂家说要涨价的通知。”背后的“推手”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供需紧张的现状,与终端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无关系。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92万辆,同比增长286.3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15.06万辆,同比增长350.20%。“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电动化越走越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两者的比例是8:2。”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这种分化下,相关政策也在向纯电动汽车倾斜。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印发《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上海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中原证券分析师牟国洪认为:“结合行业政策进展,预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将持续增长,结合基数效应预计上半年增速较高,且全年增速将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动力电池的这根弦不单单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所触动。今年1月,欧洲新能源车市场预计实现销量近11万销量,同比增幅超过45%。根据EV Sales数据,欧洲2020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为136.71万辆,同比增长143%。目前,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进入欧洲车企的供应体系。如,国轩高科与大众集团、戴姆勒与孚能科技、亿纬锂能与宝马等都达成了合作。安信证券研报认为,随着以欧洲为首的新能源车市场异军突起,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池材料厂商将持续受益。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