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天鸿新材料研发生产的离子交换膜守护锂电池安全应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一位“幕后英雄”,它低调却强大,隐形却无处不在,它守护着我们的智能生活,也支撑着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动力。它,就是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鸿新材料”)研发生产的锂电池“安全员”———离子交换膜。你可能不太熟悉它,但你一定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  工业精品,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是科技与工艺的完美融合。而在这场绿色能源革命中,锂电池的“安全员”———离子交换膜,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驱动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成为当今工业精品的典范。  离子交换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锂电池的“安全员”,在电池正负极之间扮演着关键角色———既防止短路,又让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自由穿梭。看似简单的一片薄膜,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它决定了电池的安全、容量和使用寿命。  而今天的工业精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创新和匠心的结晶。天鸿新材料凭借多年研发经验,打造出了一款又一款极致完美的锂电池隔膜。产品采用聚烯烃类为主要原料,经过“熔融挤出、热处理、拉伸成孔”等一系列工艺流程,精工细作,层层把关,力求完美。  这就是天鸿新材料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每一步都不容马虎。即便是一个微米的误差,也可能让这片薄膜失去它的“超级能力”。而在天鸿新材料,这种不容妥协的质量控制,正是工业精品的根基。  这么强大的离子交换膜,当然不会止步于普通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智能设备的电池和储能系统中,成为现代科技背后的“无声英雄”。你可以在路上看到它们,看到它们帮助汽车更远、更安全地行驶;你也可以在家里看到它们,助力智能设备长时间运作。它们其实无处不在,默默做着功不可没的工作。  从你的电动车到你手中的智能手机,背后都少不了天鸿新材料的锂电池隔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天鸿新材料正为每一个角落注入绿色动力,为未来的科技世界铺就更加安全、高效的道路。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辆辆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或是拿着手机拍照时,你要知道,正是那片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锂电池隔膜,在守护着锂电池的安全应用。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安徽经济网
description
中国科学家在锂金属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

1月13日,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严克友教授团队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了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  目前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酸酯基电解液体系,与锂金属电池仍然无法很好地兼容。“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商业电解液无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这种缺陷不仅会造成锂枝晶的生长,带来电池爆炸的风险,还会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严克友说。如何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一直是该研究中的关键难题。  对此,研究团队验证了以t-Li2ZrF6晶体构建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可行性,首次提出用电场驱动m-Li2ZrF6转化为t-Li2ZrF6来构筑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策略。研究团队利用单斜相m-Li2ZrF6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成功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基于三方相t-Li2ZrF6固态电解质界面,实现了锂金属电池在高载量、低N/P值和超高倍率下的稳定循环,能够在2C的倍率下循环3000次后依然拥有80%的容量保持率,达到同级别最高水平。该研究为锂金属负极界面保护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和思路。  据介绍,由于m-Li2ZrF6纳米颗粒的合成工艺简单,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为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成果将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关键技术。

作者: 叶青 来源:科技日报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天正式对外发布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天(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正式对外发布,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更实用的出行工具。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将被替代。本次发布的新标准: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据了解,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央视新闻
description
抽身多家锂电企业宁德时代投资的进与退

宁德时代的对外投资,在部分领域出现了降温迹象。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宁德时代(300750.SZ)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问鼎投资”)退出杉杉股份(600884.SH)旗下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杉杉”)股东序列,退出之前的持股比例为2.5381%。  上海杉杉不是宁德时代“撤离”的唯一一家锂电企业。从2024年10月至今,宁德时代在三个月时间内相继减持永福股份(300712.SZ)、先导智能(300450.SZ),并退股东风时代、江西升华。  不过,宁德时代对外投资的欲望并未减弱。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对外投资金额为504.6亿元,而2023年全年这一数字为398.06亿元。  一边是抽身多家锂电企业回笼资金,另一边是在其他领域大幅增加对外投资规模,宁德时代的投资方向以及业务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抽身多家锂电企业  从2024年10月至今,宁德时代在三个月内,连续减持了多家公司的股份,呈现出明显的对外投资降温的迹象。  2024年10月23日,江西升华发生投资人(股权)变更,分别持股20%的宁德时代和长江晨道退出,富临精工从持股56.2732%变更为96.273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24年11月26日,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时代”)发生工商变更,宁德时代退出股东行列。东风时代成立于2018年4月,由东风公司旗下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组建。目前,该公司由东风公司旗下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2024年11月29日,先导智能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比例超过1%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公告,此次权益变动主要是由于宁德时代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先导智能股份3355万股,减持后,宁德时代持有先导智能股份7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999%。  2024年12月20日,永福股份公告称,收到宁德时代出具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根据告知函,宁德时代拟减持其股份合计不超过556.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截至公告披露日,宁德时代持有永福股份1456.79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7.77%。  在宁德时代近期减持和退股的5家企业中,4家是锂电产业中上游的企业,包括上海杉杉、东风时代、先导智能和江西升华。  其中,江西升华是专业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导智能是锂电设备龙头企业,东风时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材料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  值得一提的是,被宁德时代减持和退股的企业公告称,宁德时代的减持和退股动作,短期内不会直接到影响到合作关系。  2024年8月,宁德时代与江西升华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宁德时代承诺2025年至2027年三年期间每年度至少向江西升华采购14万吨磷酸铁锂材料。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三年内,宁德时代仍是江西升华的大客户。  2024年11月29日,先导智能方面称,宁德时代的减持并不会影响双方业务合作。当日,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签署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宁德时代在一定前提下,将优先考虑采购先导智能的电芯核心生产设备,同时还将拓展模组PACK等领域的相关合作。  2024年12月20日,永福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减持计划是宁德时代根据正常投资安排和资金管理需求进行的正常减持行为,不会对双方业务合作产生影响。  关于宁德时代减持和退股相关企业,外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宁德时代为了回笼资金,调整投资方向;二是宁德时代为了避免相关企业业绩下滑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从财报上看,2024年第三季度,永福股份营业总收入为4.48亿元,同比增长25.03%,但归母净利润为328.13万元,同比下降47.19%;先导智能营业收入为33.59亿元,同比下降44.93%,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下降86.71%。  重心从上游迁移至下游  宁德时代近期频频抽身锂电产业中上游企业的做法,与其此前的投资轨迹有所不同。经济观察报曾梳理过宁德时代2022年的股权投资情况,当年宁德时代投资了14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其中多达12家是锂电产业中上游企业,包括江西升华、先导智能、上海杉杉。  2024年,宁德时代的投资方向集中在锂电产业下游。天眼查信息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参与了15家企业的股权融资,其中有2家整车企业,包括智己汽车、北汽新能源;有3家充换电企业,包括众德世纪、融汇时代、酝电智能;有2家储能企业,包括时代储能、国宁新储;有5家电力企业,包括润时风电、时代能源、溧阳乐业光伏、西甲新能源、天盛时代。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是国内大多数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投资车企有助于其与下游客户实现更强的绑定。在2024年之前,宁德时代就已经投资了爱驰汽车、极氪汽车、阿维塔、哪吒、赛力斯和奇瑞。  近几年,部分整车企业出于供应链安全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有意扶持了一些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由此更多订单分流给了中创新航、欣旺达等动力电池行业新星,再加上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宁德时代的营收开始下滑。财报显示,宁德时代2024年三季度营收为922.77亿元,同比下降12.48%,降幅与上半年相比扩大了0.6个百分点。  面对业绩增长压力,宁德时代开始开拓换电等新兴业务,而这需要宁德时代借助包括股权合作在内的手段,更积极地绑定整车企业、充换电企业以及电力企业。  2024年12月18日,宁德时代在厦门举办了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将原来EVOGO换电品牌更新为巧克力换电。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到2030年,在电车补能模式上,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无论是维持动力电池基盘业务,还是开拓新的换电业务,都离不开整车企业客户的支持。2024年,已很少出席自家活动的曾毓群不断为各家车企站台,释放与相关车企关系的积极信号,如现身10月的理想汽车百万辆下线仪式,出席11月的上汽通用五菱致敬奋斗者大会。  截至2024年12月,长安、广汽、北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都与宁德时代达成了换电合作,宁德时代计划联合这些车企共同推出十款换电车型,这十款车型将从2024年年底起陆续上市,接下来每个季度预计都将有新车型推向市场。  除了换电,储能也是宁德时代大力布局的一个新业务领域。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新型储能产业到2030年预计规模接近3万亿元。从2018年到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收入从1.89亿元增至近600亿元,已成为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点。  由于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因此宁德时代需要与更多电力企业达成股权合作以及业务合作。以国宁新储为例,其于2024年4月成立,由国家电投集团与宁德时代以60:40的股比合资成立,是国家电投集团储能核心技术集成、先进储能产品供应、储能项目投建营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企业。  千亿元资金投向海外  伴随动力电池出海的大潮,身为制造业企业的宁德时代,正在海外市场布局新的产能项目,而这正在快速消耗宁德时代的资金。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账上的货币资金为2646.8亿元,同时还有由银行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构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220亿元,现金类资产合计达到2866.8亿元。  2024年12月10日,宁德时代公告称,计划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建设一座位于西班牙的电池工厂,双方各持股50%,总投资预计40.38亿欧元。这将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工厂、匈牙利工厂之后在欧洲的第三家工厂。  宁德时代财报信息显示,其德国工厂已于2023年1月启动,投资约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匈牙利工厂总投资约73.4亿欧元,规划产能100GWh。加上西班牙工厂,宁德时代在欧洲三家工厂合计投资达132亿欧元,折合近千亿元人民币。虽然西班牙工厂的部分投资会由Stellantis集团负担,但宁德时代累计也需要投入数百亿元。  过去几年,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但并不是一帆风顺。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营业收入505.28亿元,占比30.3%;而上一年同期为656.83亿元,占比34.17%,也即其海外收入规模和占比双双出现下滑。  2024年5月,曾毓群发出总裁办1号文件,指出海外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宁德时代内部的安排,曾毓群亲自负责出海业务,四位联席总裁谭立斌、黄思应、冯春艳和曾嵘,分别负责海外销售、海外基建、海外基地运营和海外采购,直接向曾毓群汇报。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开拓海外市场最直接的好处在于改善公司毛利率。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毛利率为29.65%,比境内毛利率高4.47个百分点。  除了在欧洲市场斥巨资建厂,宁德时代的海外产能项目还拓展到了东南亚等市场。彭博社2024年10月报道称,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和印度尼西亚电池企业IBC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投资约12亿美元(约88亿元人民币)在西爪哇省卡拉旺地区建设一座电池工厂。  在海外扩张需要源源不断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宁德时代计划赴港上市募资。2024年12月27日,宁德时代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最早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港股上市,融资规模为50亿美元(约合365亿元人民币),或将成为自2021年初快手科技募集62亿美元以来最大的一次香港股票发行交易。

作者: 记者 濮振宇 来源:经济观察网
description
固态电池量产的干法“革命”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重要的升级方向,其量产装车进程不断提速。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根据各大车厂和电池厂商披露的时间表来看,绝大部分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青岛。据悉,该中试线使用的第一代正极为高镍三元正极;第二代正极将使用改性硫化锂正极,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第三代正极计划使用硫正极,将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到800Wh/kg。  在一周前,湖南久森安高科技无人机固态电池量产下线仪式在湖南临武举行,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一条产能为1.5GWh的固态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据悉,该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实现两轮车固态电池和储能固态电池的量产。  固态电池量产涉及不少材料、工艺设备领域的创新。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量产装车目标的日益临近,干法电极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工艺,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多家行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干法电极技术,以推动固态电池的量产和应用‌。契合固态电池理念  “公司为响应下游重要客户的开发需求,主要针对固态电池核心零部件,开展干法电极的技术开发。目前干法电极的开发工作已顺利完成小试,正在推进中试工作。由于没有使用有机溶剂,电极减少了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国内某电池厂商如是介绍称。  据了解,干法电极的制造步骤可分为干混(混合+纤维化+造粒)、电极膜制造(成膜+减薄),以及压制电极(电极膜与集流体复合)。干法制备固态电池主要用到的设备有气流粉碎机、流化床干燥机、螺杆挤出机、辊压机等。相比较湿法电极工艺,干法电极工艺可减少超过10%的原材料溶剂成本,以及减少超过40%的能源消耗,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和传统的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电极工艺可以在不使用溶剂的情况下,通过干法混合粘合剂、活性材料和导电剂,然后将其压制在集流体上形成电极的一种制造工艺。干法电极工艺在成本效率、性能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生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此外,运用干法工艺,固态电池的极片制造过程可以实现完全干燥,消除了湿法工艺烘干后,溶剂分子的残留问题。  干法电极是对湿法工艺的一种“革命”,其工艺理念与固态电池类似,是助力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量产的重要技术。中邮证券指出,固态电池的几个技术路线中,干法工艺和硫化物固态电池的适配性更好。比如,硫化物电解质对有机溶剂较敏感,同时金属锂容易与溶剂反应导致膨胀,干法电极中由PTFE原纤维化构成的二维网络结构,可以抑制活性物质颗粒的体积膨胀。加速固态电池量产进程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干法电极设备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利元亨、赢合科技、先导智能、曼恩斯特、纳科诺尔等在内的众多设备厂商都已率先布局干法电极技术。  据了解,利元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电极核心装备项目已开发成功,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利元亨第三代干法电极设备采用高通量多辊压延方法,用大小辊配置实现更严格的公差控制,并将材料减薄至极小厚度;同时配合定量进料设计,能够适应所有不同化学体系固态电池的干法电极。  近期,先导智能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干法电极工艺相关设备。据介绍,该公司为韩国头部电池企业客户定制的固态干法电极涂布设备已顺利发货至客户现场,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先导智能已经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头部电池客户、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交付了各工段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在固态电池领域,赢合科技则推出了第三代干法混料纤维化+干法成膜工艺集成化设备。据介绍,该公司的设备借助粉体搅拌、纤维化、均匀铺粉、多辊电极转移、多辊厚度闭环、电极切边、电极复合七大核心技术,大幅提升极片制造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在产品端具备更高的压实密度和能量密度。  “干法成膜是未来电极工艺的创新迭代方向,具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等多重优势。”曼恩斯特表示,目前该公司已为国内外多家企业提供干法电极的测试实验,且其纤维化及复合成膜工艺已获得少量设备订单,未来将在干法成膜全套工艺装备上,加大研发投入及市场开发力度。  除此之外,纳科诺尔透露,该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头部客户签订了固态电池干法电极设备采购合同,并已向后者陆续交付多套干法电极设备,以加快推进干法电极工艺的产业化应用速度。  极片是固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具有重要影响。干法电极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液态溶剂,与固态电池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其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未来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电池中国
description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技术获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从全国范围遴选出的10个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和10个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推动大规模储能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案例获评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坚持“产、学、研、用”创新开发体制,形成基础和产业应用研发、材料基地、装备基地“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已完成包括100MW/4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在内的20余项商业化示范项目和多项专利实施许可,实现液流电池技术的国际输出和推广应用。  优秀案例体现了我省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地过程中的有益实践。省知识产权局将积极宣传推广案例,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作者: 赵铭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