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南都电源与雅迪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促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

日前,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本次合作不仅会聚焦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还将持续构建产业链协同,有望推动固态电池产品及应用的进一步升级,加速产业化进程。双方将加强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共同打造一个开放且富有创新力的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圈,加速固态电池的市场化进程。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已历经多年合作,双方曾共同研发了在业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产品——石墨烯电池,其先进的性能及卓越的质量得到了雅迪集团及用户的高度评价,已成为雅迪电动自行车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再次深度合作,是双方在更加成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一次强强联合。南都电源自2017年展开固态电池研制工作,并于2024年通过浙江省固态电池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验收。公司首创的电解质三明治结构设计和电极表面原位成膜技术,破解“固固界面”难题,为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推广按下加速键。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南都电源
description
深圳抢占固态电池发展先机

今年1月,日本本田试生产纯电车使用的全固态电池,这家老牌车企围绕这一技术已耕耘十余年。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深圳新能源企业在固态电池上不断加码投入,为未来发展做足了技术储备。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新变革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多项突破,市场产销量均同比增长三成多。电动化浪潮滚滚而来,新能源企业积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储备下一代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液体电解质锂电池,固态电池对电池技术做出重大革新,其采用了固体正负极以及固体电解质,通过颠覆性改变内部结构,在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围绕固态电池技术,日本本田、韩国三星SDI、德国奔驰纷纷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国内比亚迪、广汽、奇瑞等众多车企纷纷加码投入,制定出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时间表。据中信证券分析,中国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上,无论是在技术路线的探索还是产业化条件的准备上,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头部企业加速技术储备深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头部企业自然不会错过固态电池这一风口,在过去一年围绕新技术积极布局。2024年8月,比亚迪提出一项全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其专利摘要显示,该电池采用交错层叠的设计,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包括固态电解质层,最外层采用刚度和硬度良好的陶瓷层,使电池具有良好的首效和循环性能。同年11月,深圳先进院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固态电池、锂电辅材等前沿领域,推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进程。围绕新能源汽车赛道,华为同样抓紧进行技术储备,其去年公布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池发明专利,这项技术通过在硫化物晶胞中掺杂氮元素,抑制了硫化物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副反应,提高了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同时解决了容量衰减问题。在华为、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力下,科研平台携手赋能推进固态电池研发,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推动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进一步发展。产业生态紧密合作协同发展固态电池虽然具备明显优势,但囿于技术成熟度、成本较高等因素,真正实现产业化仍然需要时间。在去年9月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就固态电池话题谈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用从1-9进行表示的话,9代表可以上车生产阶段,那么目前固态电池行业最高水平在4左右。”为抢占先机,深圳积极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强劲政策支撑。目前,深圳宝安、龙华、坪山、光明等区已出台措施鼓励固态电池发展,给予投资补贴或是一次性奖励,以加快新一代电池的研发制造。与此同时,深圳锂电池产业链的技术能力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欣旺达已经在半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实验室中验证全固态电池;贝特瑞持续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同时储备相应工艺技术,现已取得多项专利;新宙邦已有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聚合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成熟产品,并已与下游客户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市场人士指出,深圳正在积极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将助推深圳新能源汽车站上新高度。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深圳特区报
description
好风光储能半开放电池通过内部短路本征安全测试

1月22日下午,半开放锂浆储能专用电池通过了行业最苛刻的内部短路的本征安全测试。电池强制内部短路后不热失控,充分证明了好风光储能首创的安全剂注入电芯内部技术的有效性!  好风光储能将继续努力,敢为天下先,不断推出可靠产品和创新技术,服务快速增长的新型储能市场。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好风光储能
description
天鸿新材料研发生产的离子交换膜守护锂电池安全应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一位“幕后英雄”,它低调却强大,隐形却无处不在,它守护着我们的智能生活,也支撑着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动力。它,就是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鸿新材料”)研发生产的锂电池“安全员”———离子交换膜。你可能不太熟悉它,但你一定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  工业精品,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是科技与工艺的完美融合。而在这场绿色能源革命中,锂电池的“安全员”———离子交换膜,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驱动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成为当今工业精品的典范。  离子交换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锂电池的“安全员”,在电池正负极之间扮演着关键角色———既防止短路,又让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自由穿梭。看似简单的一片薄膜,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它决定了电池的安全、容量和使用寿命。  而今天的工业精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创新和匠心的结晶。天鸿新材料凭借多年研发经验,打造出了一款又一款极致完美的锂电池隔膜。产品采用聚烯烃类为主要原料,经过“熔融挤出、热处理、拉伸成孔”等一系列工艺流程,精工细作,层层把关,力求完美。  这就是天鸿新材料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每一步都不容马虎。即便是一个微米的误差,也可能让这片薄膜失去它的“超级能力”。而在天鸿新材料,这种不容妥协的质量控制,正是工业精品的根基。  这么强大的离子交换膜,当然不会止步于普通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智能设备的电池和储能系统中,成为现代科技背后的“无声英雄”。你可以在路上看到它们,看到它们帮助汽车更远、更安全地行驶;你也可以在家里看到它们,助力智能设备长时间运作。它们其实无处不在,默默做着功不可没的工作。  从你的电动车到你手中的智能手机,背后都少不了天鸿新材料的锂电池隔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天鸿新材料正为每一个角落注入绿色动力,为未来的科技世界铺就更加安全、高效的道路。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辆辆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或是拿着手机拍照时,你要知道,正是那片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锂电池隔膜,在守护着锂电池的安全应用。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安徽经济网
description
中国科学家在锂金属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

1月13日,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严克友教授团队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了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  目前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酸酯基电解液体系,与锂金属电池仍然无法很好地兼容。“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商业电解液无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这种缺陷不仅会造成锂枝晶的生长,带来电池爆炸的风险,还会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严克友说。如何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一直是该研究中的关键难题。  对此,研究团队验证了以t-Li2ZrF6晶体构建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可行性,首次提出用电场驱动m-Li2ZrF6转化为t-Li2ZrF6来构筑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策略。研究团队利用单斜相m-Li2ZrF6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成功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基于三方相t-Li2ZrF6固态电解质界面,实现了锂金属电池在高载量、低N/P值和超高倍率下的稳定循环,能够在2C的倍率下循环3000次后依然拥有80%的容量保持率,达到同级别最高水平。该研究为锂金属负极界面保护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和思路。  据介绍,由于m-Li2ZrF6纳米颗粒的合成工艺简单,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为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成果将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关键技术。

作者: 叶青 来源:科技日报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天正式对外发布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天(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正式对外发布,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更实用的出行工具。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将被替代。本次发布的新标准: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据了解,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作者: 中国·蓄电池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