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新顾虑

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牵动着许多消费者的心。而近期,数起新能源车自燃事件接连发生,让消费者不禁产生疑问:新能源车到底为何会如此“敏感”?8月21日,福建三明一辆纯电动车在充电时冒烟,当消防人员到达对车辆进行水枪灭火时,车辆突然发生爆炸。北汽新能源表示,经过初步排查,发现的车内残留物痕迹,以及根据视频及事故车辆未燃烧的情况,目前判断爆燃事故与车内放置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有关。而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一辆行驶中的纯电动车出现自燃。据当地媒体报道,司机自述当时驾驶汽车行驶至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处时,车辆底盘发出“砰”的一声异响,仪表盘显示车辆故障的同时,车辆开始冒烟,并很快出现起火现象。该车为3个月前购买,行驶2万公里的新车。新能源车自燃事故涉及停放、充电、行驶中等多种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曾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自燃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剩余电量状态,其中电池电量剩余85%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57%,剩余电量100%的占比为14%;充电状态与非充电状态各占50%。在记者居住的小区内,一位新能源车聊起安全问题,总觉得“不踏实”。他表示,自己的新能源车拥有固定车位,但如果近期有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相邻车位的车主总会提醒他注意安全。“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能做什么呢?除了正常使用、正常开,我还购买了自燃险,只能盼着不会出问题。”另一位纯电动新能源车车主在电子产品行业工作。他提到,在购买新能源车时确实考虑到电池潜在的安全问题,在结合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了解后,决定选择续航里程合理、而不是续航“高得离谱”的车型,希望能从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方面,规避安全风险。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一位车主也向表示,自己从来不会进行超大功率快充,一来听说可能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二来对大功率快充的安全性仍有担忧,他说,“很多快充桩功率已经大于100千瓦,相对于家用桩5-7千瓦来说,机舱内发热很快,即使是冬天,机舱风扇会转个不停,我都会打开引擎盖一边让它散热一边充电。”2020年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报告》数据提出,我国汽车每年的燃烧事故率达到万分之3.16,新能源车的燃烧事故率为万分之0.98。其中,充电过程、充满电后静置状态是起火事故的主要构成部分。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年的案例中,电动汽车静置与充电起火事故合计占比58%,综合来看远高于行驶中起火事故占比26%。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向记者表示,当下新能源车普遍有着高续驶里程,其搭载的高能电池材料能量虽高但危险性也大。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出现自燃,首先有可能是电池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例如电池一致性、生产设备的投入、所采用的的材料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品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瑕疵,最终会触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另外,从硬件角度来讲,车辆防护不到位,电池损伤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起火;从系统角度来讲,对电池的预警、监控及管理环节不到位,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等,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记者注意到,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后的厂家调查结果中,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于“电池受到外力损伤”、机舱内或车内异物引燃,或“不明原因”、外界火源等。而汽车厂家对于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安全的描述,往往强调“可安全涉水”、防撞击防穿刺、智能温控等宣传,但往往缺乏在使用上的安全指导,例如如何避免电池损伤、起火后该如何全车断电、如何逃生等具体方案。林程也强调,其实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比例要低于燃油车,且自燃比例一定是下降的。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一直在提高。2020年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出台,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车安全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进步。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网
description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供不应求?

8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播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调查”,引发多方讨论。其中报道中提到湖南长沙公交集团准备在公交站做光储充一体化的示范站,通过夜间充电白天放电一度电能够节约三毛五分钱。但整体来看目前退役动力电池需求企业数量较多,但电池供应企业还比较少,退役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在湖南省长沙市汽车东站的公交充电站场,停放着一批纯电动公交车。交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长沙市采购了首批纯电动公交车,这批公交车的报废周期为八年,将在明年年底退役。大规模采购纯电动公交车是在2015年开始的,预计在2023年会大规模的有退役电池。从退役电动汽车和公交车拆解下来的动力电池,会进入回收企业进行检测、评估。2013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按照动力电池5到8年的使用寿命,2020年前后将迎来报废高峰期。有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08家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今年前七个月企业注册量为41家。从地域上看,目前湖南省共有69家相关企业,占比达到33%。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超过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175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目前长沙交通集团一共有22个公交充电站场,全市有1600台全电动公交车在这些公交站场充电,随着纯电动公交车体量的增加,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处理势在必行。湖南长沙交通集团湘行新能源副总经理 李凯:我们现在准备在公交站做光储充一体化的示范站,将晚上的电储存下来,在白天给公交车补电,这样就是一度电能够节约三毛五分钱。长沙市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平台表示,由于动力电池将迎来退役潮,三月底公司建立了回收平台,为回收下游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目前企业注册用户达到了120多家,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有200多吨,但整体来看电池需求企业数量较多,但电池供应企业还比较少,退役动力电池供不应求。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央视财经
description
马斯克暗示特斯拉计划将电池容量密度提升50%

8月25日,外媒“Roadshow”爆料称,特斯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制造出能量密度提高50%的新型电池,采用新电池的车型单次充电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日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通过境外社交平台分享了一些关于新电池能量密度的信息。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望在3-4年内大规模生产使用寿命更长且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千克的电池。跟目前在售车型搭载的电池相比,新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提升50%左右。另据路透社消息,特斯拉日前也公开了一张带有许多圆点状特殊图案的预告图。路透社猜测,这张预告图可能预示着特斯拉将采用“硅纳米线阳极”材料。如果实现,这一材料将有助于特斯拉制造出能量密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不过特斯拉方面并未对路透社这一消息做出置评。日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9月22日举办“特斯拉电池日”活动。特斯拉会在这场活动上发布什么消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环球网
description
上周国内外电池产业动态

01厦门钨业上半年净利2.33亿元8月22日,厦门钨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79.24 亿元,同比下降5.48%;合并营业成本64.01亿元,同比下降9.47%;实现归属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增加201.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3.81%。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含锂电正极材料、贮氢合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55 亿元,同比下降7.30%;实现利润总额9431.5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增加 1.38亿元。02第9批目录: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19%2020年8月24日,国家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9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共263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9款,新能源客车59款,新能源专用车145款。本批目录中新能源乘用车搭载动力电池有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2种,其中,搭载三元电池的车型有48款,占比达81%;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11款,占比19%。03大族激光上半年净利6.23亿元8月25日,大族激光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0亿元,同比增长8.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亿元,同比增长64.26%。据了解,大族激光业务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激光标记、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设备、PCB专用设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为上述业务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04孚能科技子公司成为东风岚图动力电池供应商8月25日晚间,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岚图汽车科技分公司的供应商定点通知书,孚能科技已被指定为东风岚图H56项目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承担其开发和未来供货的工作。公告透露,东风岚图H56项目车型预计在未来7年内电池需求5GWh,项目七年电池需求预计为2018年特斯拉动力电池产能的七分之一。05容百科技上半年净利5428.20万元8月25日晚间,容百科技发布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下降36.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28.20万元,同比下降52.73%。公告显示,容百科技充分发挥在高镍研发方面的先发优势,在超高镍、高电压单晶和低钴等核心产品上实现技术突破,推出了Ni90及以上的高镍产品和高电压单晶产品。其次,超高镍(镍含量≥90%)产品在国内率先开发完成,目前在工厂进行小批量试产,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同时,公司NCMA四元高镍正极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保持技术领先。06特斯拉400Wh/kg电池有望在三到四年内量产近日在与粉丝在社交媒体上互动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透露,特斯拉400Wh/kg的电池,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大规模量产并不遥远,预计三到四年内大规模量产。400Wh/kg指的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在过去的十年间,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有明显下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就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与低能量密度电池相比,在相同总能量下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可减少对材料的需求。07Proterra推出新款定制化电池组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电动巴士制造商Proterra宣布推出最新系列电池组—— H Series(H系列),可以作为一个定制化储能系统,为各种重型商用车提供动力。新款H系列电池组的尺寸更狭窄,因为可被集成至标准卡车框架中,还为Proterra的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与此同时,Proterra还会继续提供S系列电池组,该款电池组主要为Proterra的纯电动公交车车队以及其他车型提供动力。08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19.37亿元8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半年报称,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7亿元,同比下降7.86%;营业收入约为188.29亿元,同比下降7.08%。对于业绩下降,宁德时代称:“主要系宏观经济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市场需求严重下滑,导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下降,公司动力电池销售收入减少。”09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北京时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ADS,总计发行99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融资金额约1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得益于销量提升和整车交付的爬坡,蔚来汽车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91亿元人民币。10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锂需求的79%智利国家矿业公司Cochilco周三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将在未来十年主导锂的需求,到2030年占超轻电池金属消费量的四分之三以上,高于2019年的三分之一。Cochilco表示,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今年电动车锂的需求已经减弱,预计约为75000吨,但到2030年将激增至140万吨。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联盟
description
百万英里电池后,特斯拉电池密度将提升50%,成本低于燃油车

和讯汽车了解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期又透露了部分特斯拉电池研发新进展。他表示,公司有望在3到4年内批量生产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的电池。目前,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松下“2170”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260Wh/kg,400Wh/kg意味着比目前的能量密度提高了超过50%,而能量密度是实现更长驾驶里程、降低电池成本的关键。特斯拉将于9月22日召开股东大会,并于当天举行“电池日”活动。核心议题是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此前公布的“Roadrunner百万英里”电池计划也将在这次活动中进行更多的披露。“Roadrunner”是特斯拉计划推出的一款独有的电池技术,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望到100万英里(约161万公里),较现在的电池寿命(40万-80万)公里提升1-3倍,而电池的成本降低到100美元/千瓦时.如果可以达到此目标,电池这个核心成本将有质的突破,电动车的售价也会大大降低,同级别车型中,电动车的售价甚至将低于传统燃油车。今年6月,特斯拉承认了这个项目的存在。根据地方政府的监管文件显示,特斯拉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里蒙特建立电池研究机构和制造工厂。特斯拉目前在弗里蒙特有一个“小规模”电池制造业务,现在提出申请当地政府批准建立一个扩大规模的电池制造工厂。特斯拉电池制造厂也是特斯拉试验性电池生产线的所在地,该生产线由特斯拉自己开发的新机器控制。结合之前曝光的消息来看,该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结构,采用了新一代“单晶”NMC532阴极和一种目前较为新的先进电解质。使用该电池能使电动汽车持续行驶100万英里(约161万公里)。当然,未来如何在电池安全性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也是一个令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能量密度的提升毫无疑问意味着镍含量需要提升,镍的主要作用是提升能量密度,但占比过高会对热稳定性方面产生不利。尽管特斯拉在热管理方面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但这仍不能保证锂电池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存在的起火隐患。此前不久,国内一台搭载“2170”电池的Model 3车型在高速起火。随后特斯拉方面回应称,本起事故是由于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一个金属角铁状的路面抛洒物打击底盘及电池严重受损引起车辆起火,并非自燃。

作者: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新闻中心 来源:和讯网
description
技术之争升温?韩国电池三巨头上半年研发费用破万亿韩元

近日,韩国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韩国金融监督院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的研发投入总计达到108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8.8%,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韩元大关,刷新了纪录。来自:韩联社疫情下研发费用不降反增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不少企业收缩战线,但得益于欧洲、中国等地区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韩国电池厂商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反而加大了投入力度。从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金额来看,LG化学最高,为543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7亿元);三星SDI次之,为40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86亿元);SK Innovation则为127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5亿元)。从投入金额来看,自然是SK Innovation最低,但其同比增幅却是最高的。考虑到其去年同期的研发投入为976亿韩元,今年的同比增幅高达31%。相比之下,LG化学与去年同期差距不大,而三星SDI的同比增幅为17%。对此,韩国业内人士认为,为了追上头部企业,后发的SK Innovation正在技术领域大举投资。另外,这与SK Innovation和LG化学的争端也不无关系。由于SK Innovation频繁挖角LG化学员工,并从LG化学手中夺走了大众集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订单,双方矛盾激化,LG化学指控SK Innovation通过雇用其前员工的方式来盗取商业机密,SK Innovation也随后指控LG化学侵犯其电动汽车专利。双方去年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诉讼,预计ITC将于今年10月作出裁决。无论结果如何,SK Innovation都需要保证自身的技术优势,并挽回企业形象。另外,从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来看,三星SDI以8.2%遥遥领先。相比之下,LG化学为4%,SK Innovation则仅为0.7%。目前,LG化学的石油化工业务在公司内部的比重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占到营收的一半以上,而石油精炼也依然是SK Innovation的主力业务。相比之下,三星SDI在研发投入方面可以说是相当积极。技术之争升温从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增加研发投入可以看出,技术领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由于全球主流车企纷纷发力电动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企业受到追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预测,2023年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将出现140GWh的供应缺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电池企业可以高枕无忧,毕竟竞争对手在增多,甚至部分主机厂也参与了进来。例如,宝马斥资2亿欧元打造电池技术中心,丰田也早在2017年就宣布,计划到2030年砸下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8亿元)用于研发、生产车用电池。在《韩国经济新闻》看来,与LG化学争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头把交椅的宁德时代也是一个威胁,宁德时代正在建设21C创新实验室,项目总投资33亿元,建设周期5年(2019-2023年),预计2021年底建成部分投入使用。还有日本的松下,正在积极研发固态电池技术,且计划追加百亿日元以上投资,将特斯拉电池的产能提升10%以上。此举也被视为松下与特斯拉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缓和。韩国贸易协会战略市场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宋昌义(音译)指出,中日韩三国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胜负之争随时都有可能逆转,因此企业最佳战略是通过大把投资来确保技术领先。

作者: 张冬梅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