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2027年四川将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消息,日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构建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锂电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8000亿元,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实现“四川锂电”供全国销全球,为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提供有力支撑。全文如下:关于印发《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经信材料〔2023〕145号  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应急管理局、经济合作主管部门:  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我省锂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巩固提升我省锂电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经济和信息化厅等7部门研究制定了《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推进落实。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2023年9月19日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截图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我省锂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巩固提升我省锂电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助力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特制定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聚焦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动力电池等关键优势领域,加快推动资源高效开发、科技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企业集群培育,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优化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构建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将锂电产业打造成为“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构建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锂电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8000亿元,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实现“四川锂电”供全国销全球,为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资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强化矿产资源生产供应,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支撑体系,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统筹开展省内锂、磷、锰、镍、钴、石墨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进一步查明矿产资源储量、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推进资源整体勘探、绿色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动甘孜州、阿坝州硬岩锂资源开发,开展达州市、自贡市卤水提锂技术攻关和宜宾市、泸州市黏土型锂矿科研攻关,为稳定全省锂电产业链打好资源基础。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组建联合体,合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与其他锂资源丰富省份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收购、绿地投资等方式参与境外锂、镍、钴矿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加工,不断提升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保障国家锂电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加快建立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锂电产品运输体系,扩大锂矿进口、基础锂盐及正/负极材料出口、锂电池出口等进出口规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动力电池溯源回收管理体系,鼓励申报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支持企业合作开展规范化梯级综合利用。  (二)支持锂电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省市联动、行业治理、结构优化、效益突出”原则,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锂电产业项目评价。研究制定项目评价管理措施,围绕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池等上、中、下游产业环节,对存量项目和拟建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对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节能减排效率高的项目,在要素保障、财政金融、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综合效益差和生产工艺水平滞后的项目,督促企业对标先进实施技术改造,引导地方政府审慎推动。  (三)建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产业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研发机构本地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设省级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建设四川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宜宾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建设锂电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快锂资源绿色开发、尾矿尾渣综合利用、高比容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复合集流体及特征污染物治理等关键技术和材料研发生产,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草酸盐—磷酸盐—磷酸铁锂工艺、硫酸—钛白—磷酸铁锂耦合工艺和硫氯耦合联产。推进无钴低钴电池、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锂硫电池、特种锂电池等新型电池产品研发生产,大力研发和引进电池高效成组、底盘电池一体化、高比能安全电池等技术。对符合条件的锂电产业科技研发项目,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立人才及重大项目互动招引机制,支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在四川开展工程测试、中试和成果转化。  (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施龙头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发展,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链重点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成链集聚发展。分类制定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企业创建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纳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培育壮大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活力,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锂电产业发展。支持成都市、宜宾市、遂宁市、德阳市等建设锂电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支持锂电产业特色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四川射洪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州新城(含成都—阿坝工业园区)、甘孜—眉山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协作配套,建设高成长性千亿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  (五)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完善锂电全产业链条,编制锂电材料产业链全景图,统筹推进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等锂电材料与锂电池、电化学储能产业均衡协同发展。加强关键环节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支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锂电材料项目。优化提升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等优势材料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电解质、复合隔膜等组件材料配套能力,持续提升锂电池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复合集流体、导电剂、粘结剂、结构件、生产装备等产业细分领域项目,布局完善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聚焦头部企业、上市企业、骨干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在我省布局锂电产业及相关配套项目。  (六)构建绿色智造体系。积极推动锂电产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锂电产业碳排放标准认证体系,开发碳足迹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完善锂电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深化碳足迹管理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国际互认的碳足迹核算体系。鼓励绿色电力消费,支持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推广以绿色电力消费为基础、碳抵消手段为补充的零碳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制造认证,评定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创建“近零碳”工厂,支持地方创建“近零碳”排放园区。加快构建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布局“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建立健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再生锂电材料使用率。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锂电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建立国家级锂电产业大数据平台,强化产业动态监测、跟踪分析、信息共享。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环保节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标杆车间、智慧未来工厂、数字领航企业、世界灯塔工厂。  (七)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省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多场景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城际快速充换电设施网络,推进城区公共区域、居住社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各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展专用领域试点示范,推动城区公交车、公务用车、中短途客运、物流车辆、环卫用车电动替代,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八)推动产业安全稳定发展。持续关注锂电产业发展动态,加强锂电行业产能、投资等运行情况监测。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开展锂电产业规划跟踪评估工作,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健全锂电产业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属地监管部门指导服务,实施安全设计、施工、验收、生产运营全链条安全生产过程管控。新建、改建、扩建锂电产业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原料、设备等发生重大变更的,应进行设计变更。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治理,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应制定试运行安全方案,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隐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在批准用地时,省级统筹保障用地计划指标。对能效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锂电产业项目,能耗替代比例按10%予以替代,对重点布局地区建设的项目能耗替代量由省级统筹支持。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在川供气企业合作,探索锂电产业园区天然气“转供”变“直供”,降低用气成本,保障用气需求。  (二)加大财税人才支持。充分发挥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锂电产业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锂电产业发展。统筹各类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锂电产业领域重点项目、特色园区、创新平台、企业兼并重组,对推动重大项目、创新平台、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锂电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扩大授信额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碳减排工具”贷款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建立锂电产业战略科学家智力支持机制,加大锂电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养力度,支持培养一批锂电产业“经纬人才”,推动高校设置锂电等新能源领域相关专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依托省领导联系先进材料产业机制,做好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加强产业管理和产业发展预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建立和完善锂电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统一产业业态划分口径,科学设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竞争优势,合理布局锂电产业,避免出现同质化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设立锂电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同推动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和政策引导工作。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对内优化产业布局,打通锂电产业链形成合力,对外提升锂电产业国际影响力。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四川新闻网
description
精工电子郭鑫: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及性能成本双驱锂电池材料的开发

9月10-11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联合1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碳中和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在深圳召开。此次大会主题是“绿色、经济、安全、发展”。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600余家产业链企业,1317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  11日下午,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郭鑫受邀在“储能材料、回收与装备专场”分享了主题报告,主题为《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及性能成本双驱锂电池材料的开发》。  郭鑫: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来给大家汇报关于“材料—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及性能成本双驱锂电池的开发”。  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储能背景。因为大家对能源的概念并不陌生,所以在这里我也不过多赘述。接下来主要介绍电池的存储部分。当下电池的存储体系包含电化学、静电、机械类、热能类等。据统计显示,新型储能方式应用逐年增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在新型的储存应用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其它的还有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占比还是比较少的。从美国以及欧洲的电化学新增装机容量、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电池在2050年中国电池发展格局中占比可以看出,储能技术的发展是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以及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关键性技术。放眼全球,解读我们国家和其它国家关于储能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这些政策来看,市场对于电能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这得益于各国对于绿色能源的支持和发展。  第二是电化学储能——锂电池。  我们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涉及到的应用领域,从一般的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以及储能柜和智能制造领域都有。我们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锂电企业,这使得锂电在船舶及海上平台上得以应用。  目前储能电池主要应用于调峰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微电网等领域,当前,我们都希望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能大于10年。另外从2017年到2020年的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66%可以看出,储能电池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迅猛。对比当下主流的储能电池各项技术指标,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它的综合性能比较强,目前它的生产制造技术也趋于完善,已处于商业应用阶段。图中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和它的充放电基本原理示意图。磷酸铁锂圆柱电池有很多的类型:21700、32700、大圆柱和方形等等,对比不同磷酸铁锂的重量比能量,可以看出大圆柱的重量比能量比常规圆柱高20%左右,方形的重量比能量是最高的。从体积比能量来看,21700和大圆柱的体积比能量占据优势。随着锂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对其在能量密度、倍率特性、能量利用率、循环寿命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这四个方面对应于储能运行的四个特性:能量的有限性、双向调节能力,以及能量的损耗成本,特别是影响寿命以及成本。  说到成本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要谈一下第三部分,性能成本双驱锂电池的开发。电能成本=静态成本+充电成本+转化损耗。在0.5C下,电能成本和充电成本接近成正比。当市场差价大于电能成本时,储能放电能获得较大的收益。说到成本,我们就要考虑到对成本的控制,当下对电化学储能成本的控制目标是实现达到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这四个目标。从电化学的技术经济特性来看,目前抽水蓄能的度电成本是当下最低的,而里程成本中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是最低的,这对于储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关于电化学储能应用端,当下主要处于用户用电阶段。我们集团生产的锂电池95%用于国外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关于性能成本双驱锂电池开发的四个方案:  方案1:低成本系统制造:数字智造+高能一致性。我们公司搭建了数字化智能车间,通过采用PLM系统、生产MES系统和BPM系统以及财务ERP闭环管理,实现了对产品制造稳定性的管控。  另外根据密堆积理论,开发压实密度高的正极材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体积比能量。特别是当压实密度达到2.7g/cm3时,磷酸铁锂的体积比能量能提高13.3%。关于锂电池的全气候适用性。在不同温度不同的倍率范围下,我们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在-20摄氏度时,低温放电的放电量能大于70%,而在-40摄氏度时,它的低温放电量高达到58%。  方案2:长寿命设计。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当下关注的焦点,我们公司通过碳包覆技术合成了电导率高、石墨化程度高的磷酸铁锂材料,从材料上进行改性,从而实现了3800mAh电芯在5C充放电下循环8000周,容量保持率仍大于70%,同时3200mAh的电芯在1C充放电条件下循环4000周,容量保持率能大于80%。  方案3:安全控制技术——锂电池。锂电池的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针对安全方面的控制技术可分为两部分改善,一方面可以采用热稳定性、低温性和导电性好的新型锂盐与表面形成稳定SEI膜的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协同作用,提高电池的极端环境适应性和高温储存的长效性。另一方面采用BMS内短预判,PCS单簇管理和热管理等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方案4:倍率放电。针对于倍率放电性能,可以通过改善磷酸铁锂材料的碳化工艺,纳米化结构的控制和浆料设计以及流变性,从而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倍率放电特性。其中关于浆料的流变性,可以通过控制磷酸铁锂材料的纳米化形貌、纳米化不同加工的差异特性以及浆料的黏度等方面进行调控,从而提高倍率放电性。图中就是我们公司在做的一个电池,在10C的充放电模式下,大约循环5000周左右,它的容量保持率大于80%。  接下来谈谈回收技术。因为锂电池中的钴、锰、镍等元素对环境有害,难以降解,但是它们又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对锂电池的回收是非常重要的,当下的回收方式主要有三种:干法、湿法和生物法,其中湿法的应用比较广泛。该图是采用梯次回收模式对废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的流程图。这种梯次回收模式还需要更健康的评估以及标准的建立,因此它的发展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突破。近年来由于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产能不断增加,因此针对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日益受到重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关于锂电池回收产业链这一块将会更加完善  第四部分对储能技术发展的展望。从2025年到2050年全球电化学新增装机容量趋势图可以看出,市场对于电能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这得益于各国对于绿色能源发展的支持。因此,提高能量密度、储能时长以及使用寿命等主要技术指标将是未来储能电池技术发展的需求和方向。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中国储能网
description
固态电池开启量产夺位赛,赣锋锂业等A股玩家争相入局

电池领域新一代“明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再提速。赣锋锂电9月5日推出半固态“先锋”电池,采用柔性固体电解质隔膜和超级半固态电芯;8月底恩力动力和软银公司成功开发出使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锂金属负极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实测能量密度达300Wh/kg。松下集团9月12日表示,松下控股公司计划在2029年前量产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8月30日公告,拟与清陶能源合资成立上汽清陶,打造超高性价比的新一代固态电池。  基于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其出货量和市场空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商情报网预测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251.1GWh,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0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中邮证券王磊等人6月7日研报指出,全球核心固态电池产业区域为欧美、日韩和中国。欧美国家主要以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的创业型公司为主;日韩以传统车企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为主;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巨大,且以科研机构或院校为支撑,产业化进程较快。  国内企业群雄逐鹿锂电终局技术 A股昔日黑马金龙羽年初曾录得六天五板 固态电池“暴涨神话”何时重演?  固态电池赛道大概可分为三类玩家,其一是以丰田为代表的电池研发一直走在前沿的车企,以及上汽集团和比亚迪;其二是电池企业,以宁德时代、赣锋锂电为主的锂电企业;其三是创业公司,有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重庆太蓝新能源、马车动力等。  一级市场来看,卫蓝新能源和清陶能源分别绑定蔚来和上汽集团等车企,二者都带有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背景。卫蓝新能源创始人近日表示,公司计划最早在2025年上市,其资方包括蔚来资本、小米集团、华为、国汽智联、吉利控股等;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自2018年开始合作,上汽集团曾分别于2020年、2022年和2023年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清陶能源,截至目前,上汽集团累计对清陶能源投资约29.835亿元,间接持有清陶能源约15.29%股权。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瑞泰新材、联泓新科、世名科技、万润新能、三祥新材、赣锋锂业、上汽集团和亿纬锂能等,具体情况如下:  回溯历史,固态电解质企业金龙羽在2021年8月公告子公司拟3亿元研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后,连续收获5个涨停;今年2月初,公司在互动易表示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芯已进入中试试验,随后6个交易日实现5个涨停,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同样是固态电解质企业的上海洗霸曾于1月31日公告,与中科院某团队合作试产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粉体先进材料相关产品的合作研究处于吨级至拾吨级/年工业化标准产线阶段。反映在股价上,上海洗霸随即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自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8日期间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94.15%。  国泰君安王浩9月10日研报表示,半固态电池对现有锂电产业链冲击主要在中游隔膜与电解液环节。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变化的核心是将原有的隔膜与电解液合二为一,变为固态电解质。  二级市场上,隔膜龙头恩捷股份走势萎靡,自2021年9月14日迄今股价累计最大跌幅80.95%;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自2021年10月28日迄今股价累计最大跌幅66.53%。  东风、赛力斯扎堆入场 半固态电池或迎“装车元年” 业内预计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10年时间  依据电解质分类,锂电池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四大类,其中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三种统称为固态电池。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孚能科技等已公开表明在半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布局。华安证券陈晓8月28日研报指出,国内外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了半固态电池装车规划,2023有望成为“装车元年”。宝马、奔驰、大众和丰田等海外巨头均计划于2025年前后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东风、蔚来、赛力斯已宣布将于今年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长安深蓝、智己、埃安、高合等车企普遍规划2025年前装车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或已进入装车元年,全固态电池时代到来还远吗?据科技日报8月29日消息,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真正意义上的动力电池,与目前广泛采用的锂电池相比,其充电更快、续航里程更长,安全性和寿命也有所提高。鉴于此,多国车企押注全固态电池,如丰田公司将在2027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宝马公司承诺2025年前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型。日本富士经济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在2040年达到约264亿美元。  从技术路线来看,目前固态电池有3条主流路线,分别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王浩指出,半固态电池电芯主要使用的固态电解质是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或为全固态电池主流路线。王磊等人表示,博世、美敦力等采取聚合物技术路线,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采取氧化物技术路线,卫蓝新能源、丰田、赣锋锂业等则采取硫化物技术路线。  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路线上,现阶段成熟的全固态电解质方案尚未落地,未来全固态时代的主流路线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此外,全固态电池尚有技术难点有待突破,比如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远低于液态电解质,这使得电池内阻明显增大、电池循环性变差、倍率性能变差等。  企业加速布局、资本频繁入场,固态电池赛道持续升温,然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固态电池貌似“风口”将至,实则“道阻且长”。有分析人士坦言,固态电池在成本和技术上还没有跨越量产难关,即便是研发多年、拥有专利绝对优势的丰田,也未详细解释固态电池将如何实现量产,只表示争取到2030年实现稳定化量产。  中科院院士预测,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而2030年应该是转向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在2030年前,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等现有的锂电技术仍将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这也意味着,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仍然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财联社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何以高质量“续航”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阶段,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要实现高质量“续航”,必须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海外市场发力,从而实现低碳、清洁、安全、普惠的优质产能。  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在内的我国电池企业,正积极部署零碳转型战略,探索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回收材料及溯源等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93.6GWh,同比增长36.8%;累计装车量152.1GWh,同比增长38.1%;累计出口达56.7GWh。在今年前5月装车量前十名的全球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6个席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动力电池功不可没。我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在市场占有率、供应链完整性、技术领先上,都占有优势。  如今,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阶段,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要实现高质量“续航”,必须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海外市场发力,从而实现低碳、清洁、安全、普惠的优质产能。  01、持续加强技术创新  动力电池是高科技行业,核心就是技术创新。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大规模产业化,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步伐。  动力电池的创新技术,主要分为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在材料创新领域,我国已形成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发展路线。  8月16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该电池基于材料、超高导电解液配方、石墨快离子环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神行超充电池将在今年底实现量产,搭载该电池的电动车将在明年一季度上市。  在结构创新方面,主要是从空间利用率入手,旨在解决电池包体系能量密度的问题。目前,刀片电池、弹匣电池、魔方电池等应用CTP(电池-电池包)成组技术的产品实现装车应用。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成组技术的产品也已实现装车应用。以宁德时代为例,2019年其发布全球首款CTP技术,2021年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2022年发布超长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麒麟电池,2023年发布了航天级应用的凝聚态电池。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说,为了缓解补能焦虑,宁德时代不断突破技术“无人区”,每次创新都在打破行业固有认知。  新技术的产生,得益于企业的研发投入。2018~2022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增加近4倍;比亚迪增长2.3倍。此外,中创新航、亿纬锂能以及国轩高科等多家企业均在逐年提高研发费用,力图在动力电池及前沿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研发与创新。  02、加速减碳化转型  减碳是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今,除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提出碳足迹公示等相关要求。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产业要保持出口优势,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碳足迹管理,以应对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积极迎战。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在内的我国电池企业,正积极部署零碳转型战略,探索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回收材料及溯源等解决方案。  在碳管理上,宁德时代再次走在前列。一方面,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零碳战略,承诺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致力于成为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积极建设零碳工厂,目前,已拥有四家“零碳电池工厂”。  动力电池的减碳行动,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2022年11月,宁德时代启动业内首套针对锂电池供应链的审核工具——“CREDIT”价值链可持续透明度审核计划,包含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商业道德准则、环境保护、劳工实践、负责任采购五大模块。“我们希望通过该工具,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探索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路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说。  促进退役电池绿色回收和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法。业内专家建议,建立规范有序的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市场生态,对环境保护、成本控制、梯次利用、原材料的保障,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03、加大发力海外市场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了71.8%。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危机等困难,装机量达到了294.6GWh,占全球的60.4%,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装机量、增幅和全球市场占比的亮眼数据,得益于我国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部都能够在中国生产。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已初步形成以中国、欧洲和美国为主体的市场发展格局,中国动力电池要保持竞争力,离不开海外市场发力,必须走出去并与世界汽车产业链深度相嵌。  响应海外市场需求,到当地建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的重要举措。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厂已于去年12月投产,将为宝马、博世、戴姆勒等欧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电池,这是宁德时代在海外的第一座电池工厂。“我们希望通过在欧洲形成本土化动力电池供应能力,进一步贴近欧洲客户,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曾毓群曾表示。  根据全球资讯机构SNE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2017~2022年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而根据SNEresearch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数据,宁德时代为112GWh,全球市场份额为36.8%,在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中唯一占据30.0%以上的市场份额,依旧保持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十余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海外投资建厂或有相关投资规划。(《瞭望》2023年第38期 )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新华网
description
BAC系列全尺寸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

BAC(battery adiabatic calorimeter)系列电池绝热量热仪通过追踪电池温度变化并动态调节环境温度,可消除电池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从技术层面实现系统的热动态封闭。在这种绝热测试环境下,电池的温度变化必然是自身吸放热导致的。因此通过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可以准确测定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电池热安全测试驶向“新大陆”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CIBF2023上发表演讲,他指出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的燃爆指数可以达到三元电池的两倍,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热安全测试。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比较安全,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确是这样,因为正极材料基本到500℃以上才可能出现分解,但是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就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正极磷酸铁锂对小安时是不分解的,所以热失控不剧烈,但是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分解,而且它产生大量可燃的电解液蒸汽,这跟高镍三元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储能电池基本上都是300Ah以上,内部可能达到700-900℃并引起正极材料分解,导致发生剧烈的热失控,因此同样需要对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严格的热安全测试。  再看看磷酸铁锂的产气,它产生的氢气慢慢增加,随着SOC的增加,氢气到50%以上,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比较一下两种电池的燃爆风险,磷酸铁锂电池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电池的两倍。三元电池是自己容易热失控,自己把自己点着,磷酸铁锂电池自己点不着,但是它的气体爆炸的风险比三元电池要高,一旦在外面遇到火花它更危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续航焦虑”等多种因素推动电池单体向大体积与高比能量发展,电池的安全性再次成为行业与市场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的锂电池产业具备领先的创新能力与规模效应,然而全球范围内却鲜有与超大尺寸(长边≤1500mm)电芯热安全测试需求相匹配的热分析仪器。在发展迅猛的锂电池领域,依靠理论值、经验值对于研究电池的安全边界与失效危害十分不可靠,缺少科学准确的电池热特征参数测试将制约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继续探索电池行业前沿的“新大陆”需要更科学、专业的测试工具。仰仪科技创新设计的BAC系列全尺寸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突破传统ARC腔体体积小、耐压/保压能力弱的局限,将为大容量、高比能量电芯提供前所未有的热测试解决方案。  专业资质:绝热量热仪+定容燃烧弹二合一  锂电池的“放热”和“产气”是研究者和从业者长期关注的两大议题。高能量密度和电池材料的自反应特性让锂电池在滥用条件下易诱发不可预测的放热和产气行为,并可能造成热失控、燃烧或爆炸等严重后果。  对于小型电池单体的产气测试,传统方法之一是采用绝热量热仪加装气体收集容器实现;另一类则依靠炉腔密封性直接测试,但由于其结构缺陷带来的对流热散失会导致炉壁与样品温差过大,最终影响测试结论的可信度。  对于热失控产气更加剧烈的大型单体,一方面庞大的气体收集容器可能会大幅削弱仪器的绝热性能;另一方面瞬间的热失控冲击与产气压力甚至会对传统的绝热仪器结构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BAC系列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两种路线,其中以BAC-1000A为代表的密闭型仪器创新地将绝热量热仪与定容燃烧弹合二为一,能够在绝热条件下同步完成热失控产气测试,进一步提高试验的效率和可靠性,从而达到1+1远大于2的效果。  BAC系列密闭型大电池(BAC-1000A,BAC-800B)兼备绝热量热仪与定容燃烧弹的功能特点,具备《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压力容器)》  BAC系列泄压型大电池强调仪器安全性,同时具备一定的炉体密封性能,并使用特制的密封测试罐;  跟跑、陪跑、领跑  BAC系列产品的果实建立在中国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沃土之上,也源于仰仪科技对锂电池行业现状的深入思考和持续改进的追求。BAC系列仪器的研发团队从市场需求出发,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己任,积极寻找创新方案。  用户需求: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行业痛点:锂电池在高温、高寒等极端环境下容易出现热失控或性能衰减现象,引发安全隐患;此外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仍有待提高。然而当前的电池ARC已经无法满足新型锂电池的安全测试和研发。  从早期的热分析技术攻关开始,在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过程中逐渐依靠绝热加速量热仪(TAC-500A)与进口打出平手,再到如今BAC系列全尺寸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的推出,仰仪科技在新旧赛道的切换中持续践行着自主创新的使命。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仰仪科技
description
小米投资钠离子电池研发商零壹肆

9月14日,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零壹肆”)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包括国家电投旗下上海中电投融和新能源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公开资料显示,零壹肆主要从事新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涵盖正负极材料研发、电芯制造及储能系统开发等绿色低碳领域。智慧芽显示,零壹肆近期主要专注在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洗涤水等技术领域,已公开专利申请16件,均为发明专利。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