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蓄电池研究所主办

业务范围:蓄电池检测、标准制定、《蓄电池》杂志、信息化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description
铅炭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又一匹“黑马”?

盯住锂电池储能不足够安全、时长较短这一点小“瑕疵”的,除了液流电池外,还有铅炭电池。  铅炭电池并不是新鲜事物,如果说铅酸蓄电池,很多人就不会感到陌生了。目前,大街上跑动的两轮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等绝大多数装载的是这类电池。特点是成本便宜,相对安全,缺点是续航里程不高,但体积和质量也能接受,适合在移动的带电量不高、需要频繁充电的场景下应用。但致命的问题是循环次数太低,固定型的只有300次,装车的也只有500-800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铅酸电池的升级版,铅炭电池通过在负极材料里增加电容活性炭,算是“逆天改命”,拥有更安全、长时储能的优势,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方面得到了优化,让其在储能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  两个多月前并网的江苏长强钢铁液冷用户侧储能电站,采用的就是铅炭电池。该电站项目规模为25.3MW/243.3MWh,由10个储能单元构成,是国内用户侧单体最大的铅炭电池储能项目,储能时长方面甚至超过了4-8小时的全钒液流电池,以预制舱户外布置的形式建设而成,投运后的年放电量高达5720万度电。这也是国内容量最大的采用组串式储能系统的工商业储能电站。  目前,在已经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落地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中,液流电池与铅炭电池已成为继锂电池后两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长时、安全,铅炭电池的两张王牌  任何新型储能技术的脱颖而出,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铅炭电池主打的就是安全性、10小时的储能时长和性价比足够高,这三点已经让其有了立足之地。  铅炭电池并没有跟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一样,去抢电动汽车的生意,也没有替代磷酸铁锂小时级储能的想法。毕竟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是不同时长、不同类别、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储能技术的最优组合,不同技术路线的储能系统,只要在经济性、安全性上能跑出来,就能拥有一席之地。  铅炭电池是“混血儿”,属于电容型铅酸电池,通过在铅酸电池的负极金属铅中掺入特种活性炭,解决了硫酸盐化问题,避免了硫酸铅结晶颗粒长大而失去充放电的可逆性,有了活性炭,衰减问题就化解了,循环性增强,电池寿命相比铅酸电池可直接提高6倍,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应用就有了资格。铅酸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  而且功率密度也提升了3倍,可达300~400W/kg(接近锂电池),充电速度快了8倍。这与铅炭电池兼具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种技术有关,既有电容瞬间大容量放电的特性,又具备能量优势,可快速充放电。铅炭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提升到40~60Wh/kg,高于当下的液流电池,更不需要“携带”两个大储罐,这意味着体积和占地面积更小一些。而且铅炭电池储能柜的密度要求更低,1m就符合要求(锂电池需要3m),可以更密集的方式堆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量密度较低的劣势。  更关键的一点是,铅炭电池的性价比很高,成本远低于锂电池储能的1.5元/Wh的一次性初始投资,仅为0.8-1元/Wh。当然,如果与同为长时储能的钒液流电池比较,两者均刚刚跨过商业化的临界线,且电解液等都有较高的回收率和成熟的回收工艺、技术,铅炭电池的寿命只有5-8年左右,但好在成本低,单体电池容量更大,BMS成本低一些,后者的液流电池则可妥妥使用20年,但单瓦时的投建价格高。对比会发现,鱼与熊掌很难兼得,但液流电池的成本高和体积大的缺点,其实并非硬伤,后期可以逐步改进。  安全性是铅炭电池的另一张王牌,由于没有易燃物,温升过程时间较长,同时与液流电池一样,使用的是水性电解液(稀硫酸水溶液),不用担心热失控和燃料、爆炸问题。玩家众多,铅炭电池频频落地项目  相比液流电池的姗姗来迟,铅炭电池落地项目的时间更早。只不过,过去是零散项目稀稀落落,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铅炭电池储能项目扩产、中标、投运的消息不断,行业关注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从产业链角度看,铅炭电池由于取自铅酸电池,因此参与者多为铅蓄电池领域的老牌选手,如天能股份、超微集团、圣阳股份、南都电源、双登集团,采取的技术路线较为类似。他们在铅炭领域积淀多年,比如双登集团2009年就开始在电池材料、合金配制方面研究,还推出了1.2MWh的集装箱方案,南都电源电池的循环性能已达到6000次以上,并已应用在国内多个储能示范项目中,包括临安2MWh、浙江鹿西岛4MWh微网储能、珠海万山海岛6MWh等。  天能股份也是重要的一位参与者,其铅炭电池可以进行大规模、高比例长时段储能。早在2020年,天能就参建了10千伏雉城铅炭电池储能电站,这是当时浙江省首批4个在建电网侧储能项目。2022年12月,天能股份与太湖能谷签署采购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将采购不低于30GWh的铅炭电池电芯。而且在天能股份已投入和运营的30多个储能项目中,有超过20个以上为铅炭电池。  除铅蓄电池领域的巨头们浸淫多年外,昆工科技算是跨界者,其在2021年11月就成立新能源子公司,将独有的铝基铅合金板栅制备技术,用于大容量长时铅炭储能电池领域。今年7月25日,昆工科技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储能电池项目开工,总投资24亿元。  从去年开始,铅炭储能项目的投建开始加速。2022年5月,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能谷在吉林白城投资的年产20吉瓦铅炭电池产线开工建设;同年9月,昆工科技发布公告,将在云南曲靖投资建设年产10吉瓦的铅炭电池项目;今年三月,国家电投煤山用户侧共享储能项目一期工程EPC总承包公开招标,建设规模达5.04MW/48.66MWh,选择的也是铅碳电池技术路线;2023年4月,投资100亿元的内蒙古察右中旗与太湖能谷签约铅炭储能电站项目,装机高达10GWh。  大容量、长时是已投运铅炭储能项目的两大特征。目前,单体装机规模超过100MW的铅炭储能电站很普遍,甚至有超过1GW装机的项目。并驾齐驱,铅炭电池与液流电池共舞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投运装机量大爆发,半年增长了过去10年的总和,总装机功率接近20GW,预计今年有望新增16GW。其中,铅炭电池的增量仅次于液流电池。目前,铅炭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占全部电化学储能装机的10%左右,如果按功率计算,则有不到3%的市占率,与液流电池的份额不相上下。  无论是液流电池还是铅炭电池,都在顶层及各地方省市相关储能支持政策中有“露面”,与支持和鼓励新型储能多技术路线发展的导向保持了一致性。  今年8月22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方案要求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电池、铅炭电池、钠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铅炭电池赫然在列。  2022年初,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也明确,开展包括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落地,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认为,凭借充电接受能力强、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和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铅炭电池将成为继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之后,储能电池的又一发展方向。  不仅仅能满足长时储能需求,高安全性是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在某些场景下替代锂电池储能的重要考量因素。出于安全考虑,铅炭电池可以在人员密集区、危化场所、建筑地下空间、数据中心、电力设施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配置。这时,锂电池可能会受到限制。  未来,新型储能领域将是百花齐放的格局,有满足长时储能需求的,有强调功率响应能力的,也有主打安全等特殊场景。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铅炭电池处于已经实现商业应用的第一梯队,后续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不成问题。但最终谁能拿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就要看能量密度、安全性、温度适应性、经济性、循环次数等方面的持续进化能力了。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能链研究院
description
三星SDI推出高性能磷酸锰铁锂电池

据businesskorea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全球最大汽车展IAA Mobility 2023上,三星SDI首次展示了磷酸铁锰锂(LMFP)电池,该电池在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中添加了锰。  三星SDI一直专注于生产高镍三元电池,现在这款高性能电池瞄准磷酸铁锂市场。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国企业主导,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越来越多地被特斯拉、现代汽车、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使用。  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能量密度低,导致行驶里程较短。注入锰的磷酸铁锂电池克服了这些限制,并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而受到关注。在相似的价格下,它可以将能量密度提高约15-20%。  此外,三星SDI还推出了一种新的“侧面电池”外形尺寸,将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端子从顶部和底部转移到侧面。这种设计允许在顶部和底部添加冷却系统,从而增强热安全性。

作者: 孙乐 来源:爱集微
description
锂电龙头盈利格局重构 产业链利润从上游向下游转移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的下降,使得其上游锂电业生态为之重构。  截至8月31日,纳入Wind锂电池板块的95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以此组成观察样本,可以清晰地看到终端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企业层面营收增长放缓。  统计结果显示,以上样本公司半年报营收增速平均值为4.51%,2022年同期其增速平均值则高达98.25%。如果从增速中位数角度来看,营收层面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增量难以为继,存量争夺就成了必然。同时,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和行业话语权的转移,产业链内部利润从上游明显向下游转移。  仅从行业龙头的角度进行观察,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前三的企业依次为天齐锂业、盐湖股份和宁德时代。  今年上半年,盈利趋势明显改变,宁德时代净利润大增154%,同期成本优势极为明显的天齐锂业、盐湖股份盈利则分别下降40%左右。  这只是上半年锂电业利润再分配的一个缩影。基础原料“退潮”  农产品价格看供给,工业品价格要看需求。  本轮锂电业的景气周期,就是始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新能源汽车放量,加之供给弹性不足,这也成为了前期拉动锂价上涨的核心逻辑。  而进入2023年后,受到去年补贴政策引发的需求前置释放、宏观经济变化和上半年消费淡季等多重因素影响,终端新能源汽车表现需求萎靡。  需求不足,攻守形式易主,议价权由上游向下游转移,基础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  据Wind采集价格统计可知,今年上半年国产99.5%碳酸锂均价为32.9万元/吨,较上年同期均价下降26.36%。  赣锋锂业,上半年“锂系列产品”毛利率大降44.25个百分点,至24.12%;盛新锂能的锂产品毛利率下降54.81个百分点,至19.43%;天华新能锂电材料毛利率下降48.3个百分点,至30.5%。  截至目前,主营业务涉及锂矿、锂盐,或者通过子公司确认投资收益的上市公司在19家左右。  以上公司,半年报扣非利润实现增长的只有3家,而在去年同期扣非盈利增长的企业则多达15家。  相比之下,钴价经过前期的剧烈波动后,上半年市场价格整体表现相对平静,仍处下跌周期当中,但是由于2022年同期价格基数较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也较为一般。  以腾远钴业为例,该公司钴产品收入占比近半,而在上半年公司收入减少33.79%,毛利率大幅减至2.92%,面临亏损风险。  其他同业公司如寒锐钴业,上半年钴产品同样面临着利润空间收窄,逼近盈亏平衡线的情况。  “今年以来的下跌,肯定是与下游需求有关。”对此某钴业龙头企业人士介绍称,行业上下游博弈有所增强,电池企业也在观察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就看上游企业谁先接受产品降价。  比如,以前下游需求旺盛时,下游客户并不是特别关心长协价格,但是现在则会进行比价或者是寻找标的价格。  还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增长显著高于三元电池,所以本轮景气周期中钴价也是先于锂价下跌。  上述人士也指出,从长远来说,我们还是要看到增量,增量就是新能源战略下的全球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这个增量还是非常可观,“基于这点,至少钴价还是具备一定支撑”。  从以上样本公司利润率来看,至少也将迎来成本支撑。中游材料增长乏力  四大主材,介于上游原料、下游电池环节之间。产业链内部所处的位置,使得该环节天生话语权较弱,很容易被两头挤压。  去年部分正极材料企业毛利率一度达到20%左右,彼时有业内人士断言,该毛利率水平难以延续。核心逻辑就是当时供需紧张,使得正极企业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结果,一语成谶。  湖南裕能,国内磷酸铁锂龙头,出货量长期占据首位,相比于同业公司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技术、成本优势均十分突出。  然而,上半年该公司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期,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4.49%。反观上半年磷酸铁锂销量,则达到了21.6万吨,同比增长达到89%,收入增速明显小于产品销量增速。  其中关键就是在产品价格的下跌。2022年上半年国产磷酸铁锂市场均价为15.5万元/吨,今年上半年均价为11.29万元/吨。整体价格走势与碳酸锂保持一致,去年12月创出高点后一路下跌至今年4月末。  这也使得公司收入端虽然保持增长,但是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明显减少,当期公司磷酸铁锂毛利率也从18.8%降至9.5%,整体扣非利润同步出现下降。  这非个例。其他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中,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同期盈利也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万润新能于去年9月上市,今年上半年由盈利转为亏损8.4亿元,扣非后利润降幅达277%。  负极材料价格降幅虽然不如正极材料明显,但是利润空间难免有所收窄,包括贝特瑞在内的8家负极企业半年报扣非利润全部下降。  对此百川盈孚指出,“负极材料新建扩建产能进入释放期,石墨化代加工费用持续下降,负极材料行业企业竞争加剧,中低端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持续低位。”  接下来,中游材料环节或将步入微利时代,即便是行业龙头也只能通过产销量的增长来对冲利润率的降低。下游龙头毛利率升破20%  风水轮流转。  随着上游原料价格的走低,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得到极为明显的缓解,宁德时代、比亚迪均是如此。  2022年上半年,“锂业双雄”合计利润在175亿元左右,天齐锂业净利润更是突破100亿元,同期宁德时代、比亚迪净利润分别为81.7亿元和35.95亿元。  今年上半年,形式逆转,宁德时代、比亚迪盈利均超百亿,宁德时代更是达到207亿元,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盈利缩减至60亿元左右。  比较下游龙头企业财务数据,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共同点。  以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产品为例,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76.16%,营业成本增长65.13%,二者增速相差10个百分点。  比亚迪的“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上半年营收增长91.11%,营业成本增长81.15%,增速同样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  成本增速小于营收增速的差值部分,分别转化成了上市公司的利润。  上半年,两家公司的主营产品毛利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提升5.31个百分点,比亚迪上述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则提升4.36个百分点。  至此,上述主营业务毛利率已经升至20%以上。  还需要指出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体量巨大,上半年合计营收逼近4500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每提升1个百分点,都可以换回可观的利润增量,更何况上半年利润率普遍出现了4到5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也成为了拉动上半年盈利增长的主要力量。  除了上述动力电池相关的能源金属、中间材料价格下降,上半年大宗原材料市场的系统性下滑,以及上市公司此前在资源端的布局也贡献了一定助力。

作者: 董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description
铅碳电池进军储能领域

铅炭电池凭借安全性优势,有望打开人口密集地区或工业园区周边的工商业储能市场。  日前,总投资2.24亿元、占地11亩的江苏长强钢铁公司用户侧储能电站顺利并网投运。该电站是国内用户侧单体最大的铅碳电池储能项目,投运后年放电量约为5720万度,每年可为用户节约近471万元的用电成本。  由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等缺点,目前国内的新型储能主要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铅碳电池储能项目中标、投运、扩产等利好消息不断,是否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市场前景如何?  铅酸电池的“升级版”  据了解,铅碳电池是一种电容型铅酸电池,它在传统铅酸电池负极中加入了活性碳,使其兼具超级电容器与铅酸电池的优点,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铅酸电池的升级版。市场上也存在“铅碳电池”和“铅炭电池”两种表述,业内人士指出,不同企业理解不同,但本质上两者是一种电池技术。  铅碳储能电池此前多用于备用电源,2021年,受通信储能锂电化影响,发展势头有所下降。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技术成熟的优势占比超过80%,铅酸(碳)电池还较为小众。  太湖能谷是国内较早从事铅碳电池研发布局的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在负极添加改性碳材料,使铅碳电池在储能应用场景部分荷电态(PSoC)循环条件下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为其在储能领域规模化推广创造了机会。  近两年,国内铅碳电池发展明显加快。2022年5月,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能谷在吉林白城投资的年产20吉瓦铅炭电池产线开工建设;同年9月,昆工科技发布公告,将在云南曲靖投资建设年产10吉瓦的铅炭电池项目。  国内储能市场各类型项目招投标中,铅碳电池身影也频频出现。今年3月,国家电投煤山用户侧共享储能项目Ⅰ期工程EPC总承包公开招标,建设规模达5.04MW/48.66MWh,为铅碳电池储能电站;6月,吉洋绿储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和中卫市塞上江南200MW/400MWh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发布了中标候选人公示,两个项目均采用铅碳电池技术路线。  “单体装机规模百兆瓦级的铅碳电池储能电站已不罕见,最大项目装机规模已超过1吉瓦。”太湖能谷副总裁周群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铅碳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占全部电化学储能装机的10%左右,且未来这一占比还将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成本和安全优势突出  铅碳电池凭什么得到市场青睐?  据周群介绍,目前,国内从事铅碳电池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主要有南都电源、天能电池、圣阳电源、超威集团、双登集团、昆工科技等,铅碳电池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储能、UPS电源、电动车、电动自行车、船舶启动电池等。相比传统铅酸电池,铅碳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更稳定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环保性能等优点。而相较新型储能领域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是铅碳电池最大的卖点。铅碳电池由于自身结构及反应机理,主要使用稀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不会发生热失控、自燃爆炸情况。  与此同时,成本也是铅碳电池的一大优势。铅、碳资源在自然界较为丰富,原材料成本较低。铅碳电池储能建造成本在0.35元/Wh-1元/Wh左右,相较于锂离子电池0.8元/Wh-2元/Wh的成本,具有一定经济优势。此外,铅碳储能全生命周期环境负荷低,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均可回收,且回收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回收率高达99%。  昆工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铅碳电池容量大,需要的芯片少,这也意味着成本低,节约了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  “铅碳电池的主要缺点是循环寿命较短和能量密度较低。由于铅碳电池本身的低成本,可在储能项目经济性测算中弥补循环寿命较低的弱点。因其优越的安全性,铅碳电池在储能应用中,可密集堆叠,这也完全弥补了能量密度的弱点。”周群称。  市场前景好看  当前,储能行业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包括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落地,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开源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在峰谷电价逐步拉大的背景下,铅炭电池凭借安全性优势,有望打开人口密集地区或工业园区周边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后续随着工商业储能市场放量,铅炭电池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储能领域,铅碳电池更适用于大规模和长时储能,以及有储能和应急备电双重要求的应用场景。在其他储能应用场景中,铅碳电池方案也具有不俗的竞争力。因安全规范的要求,铅碳电池储能在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区、危化场所以及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数据中心的储能应用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周群认为,铅碳电池储能是长时大储的理想方案,完全可以成为抽水蓄能的强有力补充,解决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远水不解近渴”的困扰。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铅碳电池性能和管理技术的提升,以及社会对铅碳电池技术认识的深入,铅碳电池储能将获得巨大发展机会。整体来看,铅碳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互为补充。

作者: 卢奇秀 来源:中国能源报
description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 新材料研发释放长期潜力

8月30日晚间,孚能科技披露2023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9.85亿元,同比增长约33.74%。  孚能科技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公司向奔驰集团、广汽集团等客户持续增加供货的同时,新增了SIRO等批量供应的新客户。据跟踪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第三方机构EV-volumes数据,今年上半年孚能科技全球装机量为4.8GWh,位列行业第八位。  对于净利润的进一步下滑,孚能科技解释上半年主要销售为营业成本较高的2022年末库存产品,因此计提1.43亿元存货跌价准备;政府补贴较去年同期减少77.61%;被投企业产能未释放,上半年经营亏损;二级市场股价波动,投资企业浮亏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营收规模的增长以及客户回款效率的提高,孚能科技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正,由去年同期的-8.42亿元改善为2.51亿元。这表明孚能科技为改善经营业绩采取的多项措施初步见效。  经营活动的“造血能力”增强,是孚能科技以下一代动力电池产品SPS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在研发上以SPS为核心研发三元、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多种材料体系,覆盖从成本优先到性能领先的市场需求。其中,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已处于产业化开发阶段,兼顾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的新型正负极材已处于中试阶段,即将应用于孚能科技的各产品体系;正在开发中的下一代超快电池不仅能10分钟内充70%电量且能量密度达到800Wh/L,辅以高集成度的SPS系统设计,未来将解决能量密度与快充能力无法兼容的难题,满足高端乘用车长续航和超快充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在宣布即将易主广州市国资委下属的广州工控集团后,孚能科技也聚焦客户需求着手调整投资项目,将定增剩余募资投资于“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以及位于广州的“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两个以SPS为主的新项目,建成达产后各自具备年产15GWh的三元和磷酸铁锂软包动力电池产能。  随着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具备优势的战略产品SPS初具产业化能力,以及进一步拉近与客户的服务距离,无疑都将增强孚能科技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description
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即将投产

近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发布信息,其打造的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正式竣工,9月初全面投产。2023年5月,星辰新能首个全钒液流吉瓦工厂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正式落成。仅仅3个多月,工厂就完成了吉瓦级产线投产,刷新了国内最快速液流电池工厂投产纪录。  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应用潜力的储能电池技术之一,有别于传统电池,其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等特点,配置灵活,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可作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储能设备,又能够用于电网的平抑波动,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可靠,极适合作为长时大规模的储能设备。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  星辰新能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超高性能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和生产,全面覆盖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星辰新能即将投产的全球最先进的液流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建立了柔性生产智造体系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体系,形成智能产线-仓储-物流一体融合,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相结合,实现设计-生产-工程-应用-运维全环节信息追溯。星辰新能全自动化产线  在精益制造方面,星辰新能将生产流程进行精细拆解,提供模切、封装、堆叠、压装、锁附、检测等全流程的自动生产,结合智能视觉、智能检测等,完成产线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数据采集,提高品质和效率。建立远程指挥平台,实现实际生产、虚拟生产及虚拟数字模型之间的关联映射,对生产调度组织相关的物质设备、质量等实时数据分析及决策,提高突发问题的处理速度,实现生产线决策优化与持续改进。  星辰新能业务布局贯穿了石煤钒矿、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材料实现全栈自研。为保证原材料供应安全及提升产品经济性,星辰新能打通上游钒矿资源,并进一步和上游原料企业及电解液制备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筹建电解液工厂,实现从钒矿原料到电解液,再到电池系统的一体化布局。此外,星辰新能还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回收钒电解液,形成“生产-使用-回收”的闭环,从而降低项目初始投入,减少用户前期的资金压力。星辰新能全自动化产线  目前,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已陆续下线其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其STAR系统包含S系列——工商业一体化储能系统、M系列——模块化储能系统、G系列——分体式储能系统三大系列,其使用年限可以超过25年,循环次数超过25000次,全生命周期无衰减,进而将用户度电成本降低至0.2元。  未来,星辰新能还将在各地开展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并将持续落地全自动化全钒液流产线,全面支撑全钒液流电池的大规模落地。

作者: 中国·蓄电池网 来源:中国储能网